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首部"园林家谱"面世 开启园林保护苏州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7年就认为,“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可是,都说苏州园林甲天下,但苏州究竟有多少园林?怕是连世代生活在姑苏城内的“老苏州”都说不清楚。

  摸不清家底就无法谈保护!从2014年起,苏州市在建国以来三次园林普查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调查研究,突破产权“围墙”概念,认真梳理、挖掘现存园林名单,将原本散落在社会的众多园林,纳入“园林家谱”,为保护和管理中国古典园林趟出了一条“分类保护”的新思路。

  近期,“园林家谱”——《苏州园林名录》第一期目录将正式对外公布。而这,正是苏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的指示精神,提出“更加注重传承历史文化,坚持保护第一,现存古典园林一个不能少”决策和部署的一项重要动作。

\

  畅园

  建名录:把苏州园林群完整传承下去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苏州园林面临着自然或人为的威胁和挑战,生存状态不容乐观,特别是散落社会的古典园林面临毁损威胁,现存古典园林保护状况参差不齐,周边环境不容乐观,有的甚至成为“孤岛”和“盆景”。

  据建国以来先后三次普查,1959年存有古典园林91处,1982年存有古典园林69处,2013年底仅存有53处,60多年中消失的38处均为散落在社会上的园林,且呈持续损毁之势,“园林之城”的群体性基础在受到威胁。

  基于以上种种社会分散园林不容乐观的现状,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从2014年起,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原则,突破园林“围墙”概念,积极理顺行业管理体制,通过建立《苏州园林名录》,用分类保护的办法管理社会分散园林。

  第一批公布的《苏州园林名录》均为1949年以前的苏州园林,其中宋代2处、元代1处、明代6处、清代21处、民国3处,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拙政园、网师园等对外开放的古典园林;也包括尚未对外开放,目前正在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可园、惠荫园;更包括产权私有的残粒园、万氏花园等。

  业界人士表示,《苏州园林名录》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只有具备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或独特风格,有一定代表性的园林及遗址才会被收录其中,并经孟兆桢院士等专家全面论证和严格把关。

  对于《苏州园林名录》的出台,确立实施社会分散园林分类保护保护管理机制,把苏州园林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管理的举措,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陈卫京表示,以更宽的保护视野、更大的保护力度、更完备的保护机制,加强立法行政、推动社会参与,共同把苏州园林的保护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水准,这是苏州园林保护管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苏州园林分类管理,不但再次明确了苏州园林的概念和内涵,而且是园林主管部门履行行业管理职能的新开端,在精细化管理直属园林的基础上,充分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能,明确各园林管理者的职责,加强园林本体、周边环境、园林文化的挖掘和展示,确保苏州园林群体的均衡发展,把苏州苏州园林群完整地传承给下一代。

  陈卫京同时表示,苏州园林名录是苏州园林分类管理的第一步,保护苏州园林不仅仅是政府、专家学者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关注,合力保护。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