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国政府通过多举措保护湿地“引鸟归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05  

  “鹤翔雁栖白云朵朵,虾戏鱼游绿水涟涟。”民间诗人这样描写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引水保湿、退耕还湿、人退鸟进、共管共建等方式,积极保护、修护湿地生态。如今,诗句中的画面已成为中国许多湿地的缩影。

  吉林省是全国湿地类型较多省份之一,湿地总面积172.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2%。但由于吉林省西部干旱少雨、开垦耕地对湿地进行蚕食、对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原因,一度导致湿地水资源短缺、功能退化、面积减少。

  位于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曾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在上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有100条区域内河流干涸,缺少淡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海水趁虚而入,荒漠化、盐碱化、沙漠化威胁着三角洲滩涂。

  中国政府决定引水保湿。针对吉林省西部大部分年份干旱少雨、湿地周期性缺水严重的状况,吉林省近年来实施了“河湖连通”“引霍入向”“引嫩入莫”“引洮入向”等重点湿地补水工程,为湿地长效补水奠定了基础。

  莫莫格湿地所在的白城市从2003年就开始了引蓄洪水的尝试工作,10年内共引蓄洪水41亿立方米,特别是2012年利用洪水期来水较多的机遇,引蓄洪水7.1亿立方米,保证了湿地的生机盎然。

  像吉林一样,2008年起河务部门将流经的黄河水引蓄补充进黄河三角洲湿地,不仅有效增加了地表和地下淡水,也降低了土地含盐量和含碱度。

  持续多年的补水工程为三角洲生态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7月下旬“调水调沙”结束,今年黄河口湿地补水量已达1602万立方米,8年来已累计为自然保护区补水1.31亿立方米。

  中国政府还意识到,湿地保护区内耕地存在及非法围垦蚕食湿地,同样是湿地面临的重大威胁,退耕还湿工程迫在眉睫。此外,湿地核心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破坏了珍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人鸟争地、争食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政府的努力下,吉林省莫莫格、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大安嫩江湾、通化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还湿6900公顷,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位于黑龙江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5400多名居民以及吉林的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近2000名居民,正计划迁离湿地,为珍惜鸟类让路。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增湿地保护面积450万亩,恢复湿地22.5万亩。成立了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和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开展了重要湿地健康功能价值评价和泥炭地调查。

  可喜的是,通过中国政府的多项保护、修护举措,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吉林省已建立21个自然保护区和20个湿地公园,使39.3%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莫莫格保护区被称为“五星级驿站”,每年三四月份,白鹤都将在此栖息。从2007年的1200多只,到近些年最多时达3800余只,莫莫格湿地已经成为白鹤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2005年至今已成功繁殖东方白鹳雏鸟741只,而全世界这一物种的数量还不足3000只。

  此外,扎龙自然保护区繁殖并野化的丹顶鹤于2013年在韩国被发现,说明人工繁殖的丹顶鹤已能在朝鲜半岛越冬,同时也证明了长期以来人类保护丹顶鹤种群的探索是有成效的。

  记者在向海自然保护区看到,成群的鸥类时而在空中自由翱翔、时而飞临水面啄食,各种各样的禽类穿梭在高高的芦苇荡内。人们纷纷拿着相机、手机捕捉它们的身影,享受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时光。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