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将绿色化放在“一带一路”合作的优先位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27  

  “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成为国内外的热点话题。我国以什么样的理念、以什么样的口号以及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宣传、推进“一带一路”的多边或单边合作,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不仅事关我国当前的国际形象,而且也会产生长久的深远影响。

  201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2014年丝路基金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约;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入务实阶段。

  “一带一路”可以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内外论坛和会议众多,国内相关省市摩拳擦掌,专家学者的论述和解读见仁见智。需要提出的是,有些解读给人的印象带有负面性:如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就是获取外部的能源资源以及输出过剩产能,笔者则认为,“一带一路”应将超前谋划、顶层设计和近期安排有机结合起来,顺应国际绿色低碳发展潮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理念,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沿途各国互利共赢,实现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国千年目标。

  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的合作,实现互惠共赢。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制造业合作、能源合作之类的清单相继推出。如果说国家确定了大政方针,地方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合作领域和设想,即“一带一路”合作已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应以项目合作为载体,将理念落地付诸实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既是发展重点,也是沿途各国的诉求。近年来,我国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从设计、建设、施工到管理的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中国高铁发展迅疾,建设里程约占世界一半,本身就是对规模宏大的铁路运营管理能力的最好说明。火电、水电项目发展迅速,核电在建规模和技术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电子商务与海陆空联运发展迅速,数千乃至上万公里的海陆空联运实时监控直至物流到户已经实现了。这些方面均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应优先开展这些领域的合作。

  应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能源清洁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纳入“一带一路”的优先合作领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将物质流、能量流、生态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内容纳入合作议题,既顺应国际潮流,也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循环经济可以改变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发展模式,形成效仿食物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发展模式,核心是提高资源生产率,这也是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应建立起“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废物,特别是可以利用废物的国际大循环。加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跨国越境转移管理。近年来,在我国由海关进口的可利用废物中,“洋垃圾”所占比例均在5%以下;如能加强管理,可以杜绝“洋垃圾”问题。循环经济是我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叫得响的实践范式,应寻求机会向国际社会介绍;各地合作应考虑自身的比较优势,从生态旅游、边贸合作切入,逐步拓展合作领域,取得预期成效。

  应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政府应在政策互通上做好文章,如有了铁路共建后的通关、检疫、税收,以及物流和贸易结算等方面的事宜后,必须有政策互通,从而为企业创造一个快捷、简便、低廉、安全、统一的政策环境。企业也应改变过去那种“压价竞争”、“两败俱伤”的“双输”模式,而采取技术联盟等“双赢”模式,在合作中增强互信、提升国际影响力,让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周宏春)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