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京津冀规划纲要对症“大城市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7  

  日前,北京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京津冀规划纲要”), 会议强调,对于北京来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大城市病”难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张朝伟则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京津冀规划纲要本月将发布”。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6月8日河北省也召开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传出深入落实规划纲要,寻求协同发展的声音。河北省长张庆伟也介绍,近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正式颁布实施。这标志着协同发展由“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全面实施”阶段,一批专项规划、重要政策、重点合作项目呼之欲出。

  “规划纲要制定了很详细的方案,包括一些企业从某地迁移到某地、修哪几条路等。不同于政策性的文件,很多具体方案可以直接操作,”张朝伟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北京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过多等‘大城市病’。所以,规划纲要的制定,为北京可持续发展开出药方。”

  据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务是控制人口,具体措施方面,北京市可以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留下或吸引高端人才,转移或外迁低端产业,疏散人口;城市规划方面,应该促进城市规划扁平化、多中心化发展。政府机构、大企业、学校、医院等服务性组织的外迁,会吸引大量人口由城区向郊区转移。人口得到控制后,“大城市病”会迎刃而解。

  在纾解之外,北京市委还要求,本市在协同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补“短板”的力度,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更好地落实各项民生保障工作。专家则表示,北京市目前在市容建设、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治理能力需要进一度提高。协同发展过程中,需要制度和技术两方面来助跑改革。一方面,制度升级和法律法规健全为执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为改革提供保障。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