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浙江湖州构建高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7-01  
浙江省湖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湿润,非常适宜野生动植物生息繁衍。今年5月,湖州市发布展示全市域生
 浙江省湖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湿润,非常适宜野生动植物生息繁衍。

今年5月,湖州市发布展示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信息和资源保护的一体化综合可视平台——湖州市生物多样性全景图,纳入8460种物种,展现了湖州生物多样性“家底”。参与者得以深度体验大自然的“寻宝旅程”,与奇妙生灵“零距离”接触,也为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和生态文化宣传开辟了新路径。

全景图诞生的背后,是近年来湖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加强栖息地保护,系统性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构建高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的长期探索实践。

2023年记录的安吉最大小天鹅越冬种群

2014年5月,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湖州颁布实施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地方法规《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日前,《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发布,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地方立法的一次创新探索。

2017年起,湖州市以区县为单位,陆续开展县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实现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全域覆盖。

安吉县共记录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7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梅花鹿、黑麂等12种。长兴县记录陆生野生动物35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扬子鳄、白颈长尾雉、黄胸鹀、中华穿山甲4种。

与此同时,湖州的生物资源图谱也在不断“上新”。

2023年初,德清县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组在苕溪水系采集到一批鱲鱼新物种标本,根据分布流域命名为苕溪鱲。

“3月中旬起,朱鹮进入产蛋期。3月14日,发现龙年的首枚朱鹮蛋。”浙江省朱鹮抢救保护基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朱鹮两周岁后开始产蛋,成年朱鹮一年产一次蛋,数量为3至5枚。随着今年4月人工孵化的首只朱鹮出壳,待今年孵化季结束,基地的朱鹮种群数量有望突破800只,再创历史新高。

德清县于2008年从陕西引进5对朱鹮,并在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建立人工繁育种群。16年来,先后攻克饲养、繁育、野化等难关,种群数量从10只增至2023年孵化季结束时761只,其中野外种群367只。

为了给朱鹮繁衍提供更加优越的生存环境,当地全面推进下渚湖湿地生态修复,通过实施“水下森林”生态治水,构建以沉水植物、微生物、底栖生物等为核心的水生态平衡系统,重塑河湖生态链。

在安吉龙王山海拔1300多米处的高山沼泽湿地“千亩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安吉小鲵会现身产卵。安吉小鲵一年中有7个月生活在泥炭藓深处,对土壤、水质、空气等非常敏感,幼体成活率极低,最后能长成成体的不足5%。最严峻时,野外能监测到的安吉小鲵成体仅200余条。

经过多次试验,保护区团队建起了仿自然的生态环境,采集部分受威胁的卵带,进行人工保育。自2019年首次野外放归以来,累计实现野外放归1500多尾,野外幼体存活率不足5%提高到70%。

长兴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广阔、竹木茂盛,适宜各种野生动物栖息和繁殖。多年来,保护区致力于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扬子鳄自然繁育,经过40多年的努力,保护区扬子鳄数量从最初11条增至9000多条。

每年秋冬季节,湖州市便会出现大量迁徙越冬的候鸟,其中就包括“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自2015年冬季首次发现以来,中华秋沙鸭已连续9年在湖州越冬栖息。安吉赋石水库是最早发现中华秋沙鸭越冬的栖息地。安吉县林业局启动中华秋沙鸭及其栖息地保护建设工作,先后与周边镇村、库区达成保护协议,打造适宜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候鸟越冬的栖息地。

此外,湖州还陆续在此记录到其他野生鸟类119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1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以及13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另外还发现了浙江新记录鸟类日本鹡鸰。

目前,湖州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为补充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体系。针对银缕梅、黄山梅等珍稀野生植物,已建立银缕梅种质资源圃、黄山梅就地保护小区,并开展相关病虫害研究。

湖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正在向“典范”进阶,不断开辟“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新境界。(赵希元 邹小强 赵永祥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