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喀喇沁旗可用于发展林下食用菌用地2万亩,其中赤松茸种植面积近1万亩。像美林镇这样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在全旗已有8处,
2021年,旺业甸实验林场在位于北纬42度的林区先行试验示范,利用林间空闲地,首期发展小规模赤松茸栽培获得成功。赤松茸的基料以秸秆、玉米芯、稻壳等农林废弃物为主,发酵后由人工制成菌床。菌床出菇4—5潮,直到基料营养被“吃光”。经测算,按等内菇、等外菇分级筛选,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其中等内菇占比50%左右,每亩实现产值达3万元。
近年来,喀喇沁旗以国有林场为主战场,因地制宜发展以赤松茸为代表的林菌产业,探索出一条以“自然研学+采集体验”为辅的三产融合休闲农业发展新路径。通过与山东布德泽、河北涿州秋实农业等科技企业和内蒙古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开展赤松茸菌种不同产地、种植基料不同配比实验,摸索出适宜本地自然条件的赤松茸菌种和基料“黄金配比”,有效地拓展了群众增收渠道,辐射带动当地2000余人就近务工就业,人均收入1万余元。
针对储藏周期短、回收价格不稳定等潜在风险,喀喇沁旗采取“基地+公司+农户”模式,筹措资金200万元,建设500多平方米的林下产品贮藏分拣包装车间,免费为群众和销售商提供交易场所,并建立赤松茸腌渍生产线,实现赤松茸多形态销售。“我家种了50亩赤松茸,在林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积累了种植经验。今年,除了赤松茸外,还准备种植猴头菇、灵芝、香菇、榆黄菇等多个品种,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亩。”赤松茸种植大户宋占丰说。
喀喇沁旗激发一产“接二连三”活力,推动林下食用菌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与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围绕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示范等开展全方位合作。以“企业+基地+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融合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壮大赤松茸产品深加工。以赤松茸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为契机,依托旗内成立的林业产业专项推进组和林草产业链专项招商工作组,打通销售渠道。在第三届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上,展出的“松茸脆”“赤松茸酱”“赤松茸干品”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场不少客商咨询、洽谈。
喀喇沁超级“蘑”力不可估量。喀喇沁旗林草局局长郎需飞介绍,将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为抓手,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用于全旗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不断拓展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路径,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刘忠友 朱春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