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浙江农林大绘制全国首套乡村振兴分类底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4  
《遂昌县乡村振兴分类底图》日前开始应用。这是全国首个以自然村为单元的村庄基础数据库。浙江农林大学40余名师生走遍浙江省丽水
 《遂昌县乡村振兴分类底图》日前开始应用。

这是全国首个以自然村为单元的村庄基础数据库。浙江农林大学40余名师生走遍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2539平方公里土地,深入全县20乡镇(街道)、201个行政村、1640个自然村,搜集整理了涉及1398项指标的3亿多条数据,并用半年多时间整理编制完成。

这是一套特殊的图册。负责底图绘制工作的遂昌县挂职副县长、浙江农林大学乡村振兴促进处副处长严少君表示,这套图册不仅为遂昌县实现共同富裕绘制出了新图景,也为众多山区县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借鉴。

遂昌县位于浙西南山区,2539平方公里土地上,常住人口不到20万。山多、人少、居住分散,如何把有限的资金和政策发挥出最好的效果?这一直是当地党委政府心头牵挂的大事。

2023年,遂昌县干部大会提出“摸清全县乡村家底”的大课题,要求回答好乡村有什么、乡村如何发展等问题。

浙江农林大学和遂昌县是全国首个法人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单位,浙江农林大学义无反顾接受了这一重任。

遂昌县有行政村201个,但自然村却有1640个。想要摸清家底,就要画出以自然村为单元的图册。浙江农林大学校地合作专班开始专题研究分类调研工作,聚焦自然村开启前期调研。

为摸清遂昌县各自然村的真实情况、提供精准全面的数据支撑,调研团队建立了“1名浙江农林大老师+1名遂昌县干部+3名研究生”的人员架构,坚持一村一组调查、一村一图航拍、一村一表填报、一镇一村核实的原则,分8组赴全县每个自然村,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和行政村不同,自然村没有明确边界,根据地形地貌或传统习惯来划分,准确度不高。在航拍自然村区域的时候,也遇到相似问题,行政村的村委楼往往位于村子中心,而自然村没有村委楼。调研团队和村民沟通也不容易,年纪偏大的村民很多都听不懂普通话。

为解决这些难题,调研团队找来行政村的报账员或会计,综合村民意见,到实地一处处确认自然村范围。同时把自然村里房屋最密集处当作村中心,无人机在此起降,拍下全村实景图。

历时一个多月,浙江农林大学师生团队摸清了遂昌县各自然村的真实情况,得出了全面精准的数据,并把各村庄的人口、产业、经济、土地、村庄风貌等多方面信息,收集录入地理信息系统且动态更新。

在此基础上,浙江农林大学师生团队用一年时间,确定了每个自然村的区位,填入人口、土地、房屋等97项数据,形成了《遂昌县乡村振兴分类底图》,上千个自然村被分成城郊融合型、集聚建设型、整治提升型、搬迁撤并型、特色保护型5种类型。

《遂昌县乡村振兴分类底图》通过“以数绘图、图库结合”的形式,实现一套数据理家底、一个指数判潜力、一本图册供决策。其中,村庄基础数据库信息可查询、可编辑、可共享、可更新,数据库图册涵盖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三级数据,指数可反映村庄发展现状和潜力,为分类引导、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同时,浙江农林大学师生团队还与遂昌县大数据和金融发展中心共同打造了“遂昌县村庄基础数据驾驶舱”,目前已收获3.5亿多条数据、1398项指标。

今年,遂昌县将依据乡村振兴分类底图确定“一村一策”,集中全县资源优先建设一批未来村庄,进一步打造和美共富遂昌。(陈胜伟)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