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这一目标,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持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实践通道,一批政策文件先后出台,《云南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云南省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全产业链谋划和发力,给出了全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步稳蹄疾,2023年成绩耀眼,云南林草产业综合产值实现4585亿元,同比增长26%。
航拍坚果基地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做优一产
目前,云南省发展核桃、澳洲坚果、野生菌、林下中药材等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云南省关于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拓展林草产业发展空间。全省加快“三权分置”改革,充分释放林地经营权,引导适度规模经营。
楚雄彝族自治州有“世界野生菌王国”的美誉,境内野生菌540余种,其中可食用、药用的达300多种。全州大力推广菌山承包、有序流转、规模经营,改变“野生无主、谁采谁有”的传统经营模式。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林下经济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林下经济地方民族立法,为楚雄州野生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全州落实扶持野生菌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野生菌产业做大做优,打造了松茸、牛肝菌、松露、大红菌等8种野生食用菌保育基地。目前,楚雄州野生菌年产量近5万吨,产值超过65亿元。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与楚雄同步,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加大培育力度,不断提质改造种植基地,加快核桃、澳洲坚果等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据统计,云南已累计建成林草产业面积1.14亿亩,其中木本油料4890万亩、森林药材350万亩。
三角梅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做大二产
云南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已建成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3个,出台省级林草产业特色园区认定办法,创建一批省级林草产业园区。
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印发《金融服务云南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年落实龙头企业贷款51.95亿元。坚持省州(市)县三级“一把手”联动招商,2023年共外出招商600多次,引进企业76家,引进林草项目80余个,协议总投资232.36亿元。
目前,全省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9家、省级龙头企业532家、云南省“金种子”企业2家。
全面推进木竹加工、林浆纸一体化,竹笋、花椒、草果等精深加工的同时,突出坚果产业精深加工。
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临沧市与乡村振兴、生态治理规划有机结合,制定坚果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产业园区规划,科学布局坚果产业发展,建成占全球种植面积40%的坚果产业基地。全市把坚果作为4个五百亿元产业之一,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全力推动申报产品地理标志、建成国家坚果类检测重点实验室、成立坚果科学技术研究院、实施品牌创建等10项重点工作。
省委办公厅印发《研究加快核桃和澳洲坚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纪要》《研究生态制取核桃油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专题会议纪要》,全链条支持坚果产业,累计建成400余条核桃标准化初加生产线、8座澳洲坚果精加工生产线。“水代生态制取核桃油”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大姚县年产2000吨“水代法”核桃油生产线投产运营,核桃油千吨以上生产企业超过20家。
采收石斛花 杨文华摄
做精三产
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和康养服务产业,依托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创建一批森林康养基地,腾冲市、思茅区等5个单位成为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023年实现森林生态旅游产值约700亿元。
分别在大理州永平县、临沧市凤庆县建成云南核桃(坚果)交易中心、中国云南国际核桃(坚果)现货交易中心。构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省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由国家林草局经济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昆明)对全省林草食用林产品开展监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特别是在“无竹不成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全州群众生产生活与竹子息息相关。对照国家发布的“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精准识别替代场景,开展替代行动,提升替代比例。鼓励日用、文旅等领域使用以竹材替代塑料生产的购物袋、文具、餐具、家具;鼓励工业生产领域使用竹缠绕复合材料、竹质包装材料等替代相应塑料制品;鼓励建筑建材领域使用竹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管材、竹格栅、竹质板材等替代相应塑料制品,营造处处有竹、随手用竹的“竹文化”氛围。
目前,160家林草企业完成追溯主体备案,累计为产品赋码31.67万个。组织全省龙头企业参加第七届南博会、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举办森林生态产品永平原产地、西南(昆明)森林生态产品博览交易会等活动,云南生态优质林草产品正逐步下山、上网、走进寻常百姓家。
科技赋能,未来可期。云南省林草局与云南省科技厅签署协同创新合作框架协议,正组织开展林草科技联合专项申报,预计支持资金2000多万元。与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集中人力、财力支持林草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集成示范和成果转移转化。全省共建设林草科研机构133个、各类科技平台91个,获国家林草局授权植物新品种336件,2023年实施林草科技推广项目23项,为林草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尚文博 杨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