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盐池生态“三个历史性逆转”的秘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06  
熟悉盐池的人,都为盐池生态的三个历史性逆转赞叹不已。盐池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毛乌素沙漠南缘,常年干旱少雨。20世纪七八十年
 熟悉盐池的人,都为盐池生态的“三个历史性逆转”赞叹不已。

盐池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毛乌素沙漠南缘,常年干旱少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县75%的人口和耕地处在沙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几十年来,盐池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聚焦生态建设和绿色惠民持续发力,大力实施北部防沙治沙、中部林草绿化、南部水土保持“三大工程”,全县生态建设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昔日“黄沙窝”到现在“绿家园”“黄金窝”、从生态“最大劣势”到“最大优势”的“三个历史性逆转”。

盐池善于以历史映照现实,并远观未来。近年来,盐池制定了《盐池县林业和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盐池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25)》等专项规划,按照“草为主、灌为护、零星植乔木,封为主、造为辅、重点抓修复,保为先、机制活、生态移民集中住”定位,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林到水到”原则,接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年均投资1.5亿元,高质量植树造林、修复退化草原、治理水土流失。截至目前,全县林地面积和草原面积分别达206.9万亩、473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18.51%、56.71%。

同时,盐池不断加强与北京林业大学、宁夏农科院等院校交流合作,先后完成半荒漠地区抗逆树种选择、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试验、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课题,取得科研成果10余项;精筛严选柠条、樟子松、榆树等一批适宜本土的树种草种,推广应用先进栽培管理、快速繁育技术,植被存活率和绿化品质大幅提升;创新采取“自然修复、人工撒播、机械补播、人工撒播+补植、人工草方格+人工撒播”5种模式,高效开展退化草原生态修复,200多万亩沙化土地披上了绿装,150万亩退化草原全面恢复,年扬沙天气由10年前的54次降低至当前的10次以下。

为巩固林草科技结出的硕果,盐池制定了植树造林后期管护办法,县财政每年保障管护经费1100万元。2002年,盐池率先在宁夏实行草原禁牧,建立县、乡、村、网格员、护林员“五级”管理模式,常态化开展全天候、全方位巡查督查,确保禁得住、管得好、不反弹。同时,坚持“技防+人防”相结合,建设哈巴湖森林草原防灭火智慧化平台,压实各级巡林员日常巡视“哨兵”责任,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保持了较大及以上森林草原火灾“零发生”。

良好生态与民生福祉始终同频共振。盐池逐步探索推进季节性轮牧试点,建成盐池滩羊“种养+”一体化示范基地及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区10个、饲草加工厂18个,年均种植优质牧草10万亩以上、平茬柠条20万亩以上,助推了滩羊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六权”改革,将林权、草原承包经营权等14项农村产权纳入交易范围,累计实施油气企业“以地换林”5600亩,完成宁夏首笔山林地资源股金分红和政府回购,实现了山林资源按股分红468万元;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哈巴湖4A级景区、花马寺生态旅游区、长城旅游观光带等生态旅游景点,深度开发长城观光、乡村休闲等特色旅游产品,今年以来全县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25.8%。

今天的盐池,生态之笔绘就的绿水青山愈发浓墨重彩。(黄春)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