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大同市打造“五都”品牌:古都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28  

  2013年,大同市开始提出打造“五都”品牌的设想,即古都、煤都、夏都、佛都、艺都。“五都”,高度凝炼总结了大同的文化魅力,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出大同宜游、宜业、宜居、宜心、宜眼的特质。本区域新闻版今起推出五篇重头报道,展示“五都”风采,藉以让更多读者了解这座城市的底蕴、激情和创新精神。

  金戈铁马远去,号角悠悠入梦。

  佛声飘过肆声,平添几多空灵。

  大同,一座古老、神秘、热烈、实在的城。

  作为有着2300余年建城史的北方重镇,大同是与西安、南京、洛阳、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并列的九大古都之一。厚重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完美的风景。一片片历史街区、一条条古老街巷、一座座传统建筑,就像一部部史书、一卷卷档案,记录着城市的沧桑岁月,贮存着城市的文化气息,见证着城市的历史足迹。

  近年来,大同市充分挖掘和运用丰厚历史文化馈赠的宝贵财富,把古都保护、名城复兴作为张扬城市个性、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助推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传承历史文化,着力塑造文化大同,完美再现极具特色的古城风貌。

  根据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大同市以御河为轴线,御西保护完整的古城,对华严寺、善化寺、法华寺、古城墙等10大经典遗存进行了整体性保护修复。御东建设现代化的新区,实现了双城并美。

  从“旧城改造”走向古城保护;从单体保护走向整体保护;从两相对立走向两全其美;从文物造假走向修旧如旧;从发展包袱走向产业创新,从个性泯灭走向特色张扬。整个大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成果显著,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得到了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肯定。

  2013年以来,大同市围绕把大同打造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综合能源基地、首都圈西向合作区域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文化旅游城市”的定位目标,以“保民生、保重点、保续建”为原则,以实施“名城复兴”“城镇提质”工程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全市新建、改造了一批城市道路、桥梁,畅通了城市血脉,古城内以四牌楼为中心标志的“田字格”路网格局更趋完善。御东新区八大场馆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博物馆已经对外开放,图书馆、大剧院、美术馆、体育中心正加紧扫尾。坚持高标准实施道路绿化、景观林带、生态公园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过持续用力,大同的城市个性更加鲜明,历史文脉更加清晰,古都韵味更加悠长,更加展示出大同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出大同独特的文化品位和个性。

  在开发过程中,大同市着力提升产业素质和转变发展方式,以全新的观念来谋划,以完善的设施做基础,通过市场运用、盘活古都资源,积极推进古城招商,引来一批优势项目。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土地、投融资、人才建设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扶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产业,激励旅行社大力发展地接业务,启动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快组建大同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真正把文化旅游作为“吃饭产业”来抓。着眼建设大景区,开发大市场,打造名都、名城、名窟、名山四大品牌,以大同古城为龙头,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以世界遗产云冈石窟、国家风景名胜区北岳恒山为两翼,发展大旅游。以优质的服务来保障,全力推进旅游质量提升工作,打造让游客“住得上、吃得上、进得来、转得开、看得好、买得到、走得了”的旅游环境,实现旅游产业突破性进展。

  2015年,大同市着眼北京、借力北京联合申报2022年冬奥会机遇,强化宣传推介,精心打造叫响古都、煤都、夏都、佛都、艺都“五都”品牌,大力实施名城保护、环境整治、文旅结合、品牌培育、项目带动、游客满意“六大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向产业化、高端化、精品化、公益化发展,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商业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4294人次,同比增长4%;旅游创汇收入3695.75万美元,同比增长5%;国内旅游接待3109.51万人次,同比增长13%;国内旅游收入274.35亿元,同比增长16%。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同市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继续发挥云冈石窟、北岳恒山、古长城等精品资源带动作用,运用旅游节、骑游大会等节庆载体,加强与知名旅游网站合作,整合市县旅游景点,推出精品线路,丰富旅游服务和产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特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自驾游等旅游新业态。积极开拓旅游市场,以大张高铁辐射京津冀地区,以大西高铁辐射西北地区,以航空港辐射上海等华南、华东、华北、香港等广大地区,带动大同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