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林区 贺有国 摄
大熊猫 记者 代泽均 摄
朱鹮 记者 陈飞波 摄
秦岭山中的护林员 记者 代泽均 摄
时光如梭,这40年,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省建成森林、湿地公园134处,年均接待游客2388万人次,年总产值超过80亿元。
改革开放前,陕西林业在产业方面主要还是木材生产和林产品加工。1978年,全省林业总产值仅为2.97亿元。改革开放后,林业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2017年陕西林业总产值已达1213亿元。陕西林业已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建设为主。
1 去年陕西林业总产值1213亿元
从以前的“砍树”到如今的护绿,陕西林业产业是如何发展的?记者从省林业局了解到,改革开放前,陕西林业在产业方面主要还是木材生产和林产品加工。1978年,全省林业总产值仅为2.97亿元。改革开放后,林业产业也实现了跨越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林业总产值年均增幅30%,2017年已达到1213亿元。陕西林业已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建设为主。
我省林地面积占到全省国土面积六成以上,达到1.85亿亩。林业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循环产业、碳汇产业、生物产业和富民产业,已经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走向山野林间亲近自然,森林旅游日益流行。我省建成森林、湿地公园134处,年均接待游客2388万人次,年总产值超过80亿元。2018年某旅游机构发布的“国内森林公园热度榜”,西安、上海、南京等占据森林旅游客源地前十强。途牛旅游网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出游情况看,森林植被、山石地貌、人文景观、娱乐项目等是吸引游客前往的重要因素;在出游主题上,自然观光、徒步登山、野营烧烤、漂流攀岩、休闲养生、研学旅行、丛林探险、星空露营、森林马拉松、野外拓展等是游客较为喜爱的十大森林旅游方式。其中,青少年出游较为偏爱集科普、学习、交流于一身的研学旅行;徒步登山、野营烧烤等参与性强的项目尤其受到年轻游客的欢迎;中老年人则主要以康体养生、度假为主。
目前,全省以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和林下种养殖业为主框架的绿色林业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全省林业特色经济林面积达2838万亩,花椒产量居全国第1,油用牡丹、核桃面积居全国第2,陕北红枣享誉全国。全省人工养殖林麝1.5万只,养殖数量和麝香产量占到全国70%。着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花木种植基地面积已达208万亩,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国家专项调查显示:陕西林业产业占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占贫困人口的53%,已经成为全省农民增收致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随着森林康养、森林体验等新兴林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绿色生态产品的极大需要,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 秦岭大熊猫成陕西生态文化名片
生态好不好?动植物的多样性最能说明问题。
谁能料想,昔日“一座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铜川,如今已是中国宜居生态示范城市,对生活条件非常挑剔的东方仙子——朱鹮,在秦岭以北成功野化放飞,已在铜川定居繁衍,种群数量由原来的10余只增加到100余只,三年野外自然繁殖铜川籍朱鹮30只。朱鹮,也作为外交使者飞向日本、韩国,种群数量从最初的7只发展到2600多只,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
秦岭大熊猫,陕西一张靓丽的生态文化名片。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秦岭生存着345只野生大熊猫,占大熊猫总量的18.5%。种群数量比上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加了217%,增幅为全国最高。秦岭大熊猫集中分布于西安、宝鸡、汉中、安康交界地带,也是秦岭腹地。栖息地面积3600平方公里,尚有2446平方公里潜在栖息地。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和野外偶见率居全国之首,平均每百平方公里至少有十只大熊猫。
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拥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秦巴生物多样性两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陕西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拥有陆栖脊椎动物700多种,其中,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国家Ⅰ、Ⅱ级和“三有”野生动物367种。全球首次成功野化放归13只人工养殖林麝,野生和人工繁育林麝总量达1.9万只,位居全国之首。
全省共有高等种子植物近4000种,其中,红豆杉、银杏等国家Ⅰ、Ⅱ级保护野生植物32种。根据2016年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陕西古树名木共727055株,分83科、156属、311种,位居全国各省(市)数量之首,因其数量大、种类多、内涵深、形态美而闻名于世。
攻克千年古树繁育保护世界难题,成功繁育出5000年黄帝手植柏、2600年老子手植银杏等珍稀古树的实生苗和克隆苗,黄帝手植柏种子搭载神舟十一号飞船遨游太空回陕,积极开展保护培育研究,被称作“开创了我国古树扩繁保护的先河”。
3 将聘3万贫困人员当护林员
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虽然我省国土绿化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整体上看,北部荒山缺林、中部身边少绿、南部森林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全省还有3000多万亩荒山,主要分布在高山、远山、石山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林十分困难,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下一步,将着力推进全省大规模国土绿化,重点在陕北和关中北部开展大规模集中连片造林。在榆林坚持种树种草“共同发力”,不断扩大林草植被面积,构筑长城沿线防风固沙生态安全屏障。在榆林南部和延安北部交接地带,开展大规模集中连片造林,构筑一道新的绿色屏障;在渭北旱塬带上,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打造关中北部“绿色腰带”;在秦巴山区以生态自然修复为主,着力构建汉丹江生态修复带,切实加强国有林经营抚育,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在全省开展绿色进机关、进校园、进城镇、进村庄、进院落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林业就在自己身边。确保到202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45%。
今年,我省还印发了《陕西生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将从8个方面精准落实生态脱贫举措行动:到2020年,在全省56个贫困县聘用3万多名生态护林员参与生态保护,带动10万左右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地区参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经营管理的贫困人口总数,不低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3%;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发展愈加发达、涉林经营新型经济主体带贫益贫机制更加完善,林业产业发展带贫益贫作用大大增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严格兑现到户;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450万亩,70%退耕还林任务安排在贫困地区实施;开放500个基层林业单位,吸收5000名以上贫困人口参与林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愿意接受林业培训的贫困人口,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实现全覆盖;驻村联户结对帮扶贫困村稳定退出,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