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一张蓝图绘到底 绿满八桂跨世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21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李巧玉 杨智强 张雷  
      行走在八桂城乡,处处绿意葱葱、生机盎然。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考察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这里既有广西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更有全区人民的后天不懈努力!

      1958年广西森林覆盖率23.22%,到20世纪8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仅为29%左右。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开始大举植树造林,出台并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造林灭荒、绿化达标、“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等重大行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地推动植树造林工作,实施“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金山银山”工程等,以绿色促发展,成就了今天的绿色壮乡。

      “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代接着一代“大种树”

      广西地处我国北回归线“绿带”,林木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林木综合生长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至3倍,非常适合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全区森林面积达2.22亿亩;林地面积保有量超过2.4亿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7.6%,是耕地面积的近4倍,人均林地面积超过4亩。

      “广西森林覆盖率排在全国前列,外界总认为广西自身的自然禀赋优越,光热条件好、降雨量大。其实,全区的森林主要还是靠人力种出来的。”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黄显阳说。目前,广西人工林面积居全国第一位,基本上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造出来的。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换届也不停造林步伐,出台并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将之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广西大力实施珠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大力推进“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和“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使植被生态质量持续好转,谱写“大美广西”壮丽篇章。截至目前,广西森林覆盖率达62.31%,居全国前列。

      得益于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河池市天峨县喀斯特石漠化山区披上“绿装”。2017年底,天峨县森林覆盖率达79.93%,土壤水源涵养能力大大增强。

      自治区林业局国土绿化处处长黄周玲介绍,全区在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的过程中,将“村屯绿化”列为三个专项活动之首加快推进。据统计,全区共完成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建设任务10050个,占任务10000个的100.5%;一般村屯建设任务12.5万个,完成率100%。活动累计投入资金21.22亿元,其中,自治区补助资金15.75亿元。全区共种植各类苗木2725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6万多亩,完成14万株古树名木的普查和挂牌保护,全区村屯绿化基本实现全覆盖,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全区林业部门将造林和管护有机统一,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坚持科学植树造林,“久久为功”。大力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重要区域的树种结构调整,实施人工纯林改造试点项目,发展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和油茶、核桃、坚果等特色经济林,培育大径材、无节材和混交林,营造花化彩化森林。全区重点生态工程营造乡土树种、珍贵树种、混交林比例从过去1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

      近10年来,全区每年植树造林稳定在350万亩以上。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经济林树种造林面积占造林总面积的60%以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9个。

      广西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日渐提升,全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43万亿元,相当于2017年全区GDP的70.4%;森林植被碳储量超过3.9亿吨。据不完全测算,2016年全区森林植被和土壤年固碳量达5225.76万吨,氧气释放量达12181.36万吨;全区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上被森林所固定。

      全民造绿“大会战”——

      爱绿植绿成为八桂新风尚


      “来这里工作生活快10年了,我每年都参加植树活动,能为我的第二故乡增添一抹绿,感到非常自豪。”老家来自安徽的南宁市民叶欢告诉笔者,明年植树节种树,他还打算带上自己的小孩一同参与。

      动员全社会力量“大种树”是广西造林绿化的基本经验。“2010年以来,广西每年有约2500万人次参加各种义务植树活动,每年植树近1亿株,共计近8亿株。”黄显阳介绍,在村屯绿化活动中,村民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其中,形成全民造绿的“大会战”。

      “尽管广西是‘小财政’,但在造林绿化上一直舍得投入。”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陆志星说,上世纪90年代每亩人工造林补助15元,而近些年补助提高到500元以上。2011年至2014年实施“绿满八桂”工程,自治区财政每年拿出4亿元,加上市县财政投入、造林业主及其他社会绿化资金投入,累计投入“绿满八桂”工程建设资金90多亿元;今年开始实施“金山银山”工程,自治区财政每年拿出5亿元。“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使造林绿化投入从主要靠政府转变为主要靠社会,形成多元化投入长效机制。”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这一观念在广西深入人心,各地“爱绿、植绿、护绿”行为蔚然成风。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推进植树造林常态化、长效化。部分地区探索推广“互联网+义务植树”模式,设立“美丽西江·美丽北部湾”网络植树平台;还有的地方鼓励和支持适龄公民通过相应劳动量折算、开展抚育管理、捐赠绿化基金、认建认养树木、古树名木保护、参与绿化公益宣传等方式履行植树义务。

      过去村民群众离不开上山砍柴,毁了不少山林。上世纪80年代后广西开始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了,农村煮饭不再砍树烧柴。自治区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张健军说,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405.6万户。据测算,广西农村沼气池年沼气生产量约15.5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120多万吨标准煤,节约薪柴近500万吨,保护森林面积近千万亩。

      “青山为基促发展”——

      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大规模植树造林使‘山清水秀生态美’成为广西靓丽的‘金名片’,也为因地制宜发展林业、林产和林下经济创造了条件,让广大农民收获更多‘绿色福利’。”黄显阳说,目前,广西林下经济已发展到5300多万亩,约占森林总面积的1/4,相当于在林下开辟了几乎同样规模的耕地,惠及林农超过1500万人。

      近年来,全区林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1%,高出全国、全区年均增速10多个百分点。2017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226亿元,位居全国第三。特别是全区的木材产量达到3059万立方米,以占全国近5%的林地面积生产出超过全国40%以上的木材,有力保障了国家木材供应和安全。

      造林绿化打造出的“绿水青山”为发展木材加工等第二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2017年,全区人造板年产量达3700万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8;培育了三威、高林、祥盛等全国知名品牌,造纸和木材加工产值近2000亿元,稳定成为千亿元产业,一举成为全国重要的人造板生产基地。

      林业产业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区集体林地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90%左右,是林农发展林业产业、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主战场。全区林产企业2.56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0多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60家、10亿元以上的12家,有力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全区发展特色经济林带动600多万林农种植油茶、200多万林农种植核桃;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超过5300万亩,惠及林农1500多万人;森林旅游接待游客量和总消费近几年增长了近10倍;各级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带动林农增收近10亿元;林业为农民年人均增收1600元以上。

      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大石山区,脱贫希望在林。全区林业部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核桃、油茶、坚果、林下经济等特色林业产业,是为贫困人口提供“长期粮票”的主要措施。

      如今,全区54个贫困县种植油茶面积达540万亩、种植核桃面积达273万亩。全区还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生态护林员选聘续聘力度,在59个重点县选聘续聘护林员,推动实现“山上就业”,直接带动10万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家门口脱贫”。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