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40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三北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三北工程建设是同我国改革开放一起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程。经过40年不懈努力,工程建设取得巨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
11月30日,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曾经绿野千里,森林密布、草原肥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然而,由于人口剧增、资源掠夺式开发、战争绵延,以及气候变迁等因素,绿色渐渐远离这片古老的土地。
20世纪70年代,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05%,沙漠化土地面积以每年15.6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年风沙天数长达80天以上,形成了从新疆到黑龙江绵延万里的风沙线。
“‘下一场雨,脱一层皮,累死累活饿肚皮’是当时延安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陕西省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说。
“那时候,每年沙尘天气将近100天,人们一年有1/4时间在沙尘中度过。”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地委副书记刘洪俊说。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战略决策,开创了我国生态建设的先河,揭开了我国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序幕。
根据规划,三北工程建设范围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总面积达406.9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2.4%。工程建设期为73年,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40年来,三北工程在我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1988年邓小平为三北工程题词“绿色长城”。
“我们坚持工程依靠人民、工程为了人民,大规模植树造林、治山治水,延安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薛占海说。
“三北工程特别是二期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大力推进治沙造林,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3.35%提高到目前的8.8%,林果总产值达130.8亿元,让风沙之源变成了绿洲果园,探索出了戈壁滩上科学治沙的成功之路。”刘洪俊说。
中国科学院三北工程建设40年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三北工程建设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活立木蓄积量由7.2亿立方米提高到33.3亿立方米。
进入新时代,三北工程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据悉,力争到2020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14%左右,草原质量继续提升,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基本建成;到2035年,提前15年完成工程总体规划目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以上,林草质量明显提升,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三北目标基本实现;到2050年,在风沙区、西北荒漠区、黄土高原区、东北华北平原区建成功能完备的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