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打造湾区“城市绿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08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肖伟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城市发展理念,中山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砥砺奋进40年。2016年,中山市委、市政府站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吹响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号角。全域森林小镇、全域生态公益林、全民绿化行动等10多项重点生态工程同步启动,中山用实干和担当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就在今年9月中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拟批准名单,中山成功入围。

      打造“三个国字号”金字招牌

      据中山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市自2016年启动创森工作至今,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5大类40项指标均已顺利跃过标准线。全市新造林面积3.7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48%,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1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8.62平方米。“美丽宜居的中山,正以城乡绿化更加一体、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崭新姿态呈现出独特的生态之美。”

      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山正在加快融入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在此基础上,中山提出重点打造“三个国字号”金字招牌为创森加码,即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广东香山自然保护区。同时,据市创森办该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山已建成并开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体育公园、儿童公园等各类主题公园55个,全市277个村居基本实现社区细胞公园、乡村小公园建设全覆盖,形成多类型、多层级的公园体系。

      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有着不可复制的生态优势,公园的建设要体现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把保持湿地的原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要以自然为主,将科研、科普等内容镶嵌其中,尽量减少人为扰动;要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真正做出国家级的水平,为中山翠亨科学城的建设构筑良好的生态优势。

      8月30日上午,中山市在翠亨新区召开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说到翠亨新区的重点项目,不得不提正在建设的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据悉,中山将依托原有红树林和湿地风貌,打造优质国家级湿地公园。笔者从市林业局获悉,该公园预计今年下半年建筑群将陆续移交展馆二次装修单位施工,11月完成建筑群屋面工程及外墙装饰,12月底前完成湿地公园西岸建设任务。明年3月该公园将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申请验收。

      据悉,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翠亨新区南朗镇珠江口横门水道的咸淡水交汇处,规划面积达625.6公顷,长5.4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3.9公顷,湿地面积395.44公顷,湿地率63.21%。据市林业局介绍,公园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类,包含河口水域、红树林、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水田五个湿地类型。此外,据介绍,横门水道位于广州南沙湿地和淇澳岛中间,距这两个鸟类栖息地直线距离9公里,因此公园建成以后将为国际候鸟提供生态栖息地,与南沙湿地和淇澳岛共同构成国际候鸟的迁徙通道,具有重要的生态区位。

      打造珠三角城区型森林公园示范标杆

      不同于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中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座城区型森林公园。公园规划总面积1093.06公顷,包括金钟水库绿道、树木园、大尖山森林公园、古香林寺、马岭水库等5个片区,按地域特点分为游憩休息、森林康养、生态保护、揽胜观景及科普教育等5个功能区域。

      根据《广东省中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2016年11月中山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公园。2017年12月27日,国家准予设立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目前,中山正着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将深入挖掘森林公园地方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生态自然元素,突出其生态、人文特色,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珠三角城区型森林公园精品和示范标杆。

      今年年初,“广东中山香山自然保护区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事项通过专家评审。专家组认为,香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野生土沉香为代表的珍稀物种、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水源涵养林,在区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管理机构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备良好的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基础,一致同意建立广东中山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2016年,中山把野生土沉香全国数量最多、分布最为集中、资源最为丰富的7.5万亩林地作为保护对象纳入香山自然保护区,并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准进行建设,实施最为严格的保护措施。未来,中山将全力推进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施工建设、中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编制以及香山自然保护区申报,打造“三个国字号”工程。

      力争2020年建成全域森林小镇

      2016年,中山在省内率先提出组团发展、全域联创的思路,将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延伸到镇村,力争到2020年建成全域森林小镇。随后,中山率先启动森林小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全域所有镇区的分规编制。据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积极推进全域森林小镇建设,大力实施“三年绿化美化提升”镇级重点项目150多个,建设乡村绿化点143处;持续优化城镇生态宜居环境,2017年南朗镇、板芙镇、古镇镇、南头镇入选首批“广东省森林小镇”。今年9月26日,广东省林业厅又公示了2018年广东省森林小镇认定名单。中山市横栏镇、小榄镇、坦洲镇、东凤镇、沙溪镇入围公示名单,数量与东莞市和江门市并列第一。

      此外,中山首创全域生态公益林横向统筹补偿机制,强化森林资源保护,进一步突出林业生态价值。市创森办该负责人对此作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的小镇有很大面积的林地,我们花了很多的钱和时间进行维护,而旁边的小镇没有大面积林地,却和我们一起共享了林地提供的新鲜空气,那么这个旁边的小镇就需要对我们进行补偿”。该负责人提到,中山市林地以集体为主,大约有40多万亩,补偿标准从2013年逐年高幅递增,今年中山市的补偿经费已经提升到127元/亩,在全省名列前茅。

      对5年不开发闲置地进行复绿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区绿化覆盖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素有“岭南水乡”之称的中山,该如何破解绿化用地不足的难题?据悉,自启动创森工作以来,中山大力推进闲置地绿化,因地制宜实施留白增绿、拆违建绿、垂直挂绿、见缝插绿,采用街心公园、口袋公园、休闲步径、绿道、主题林等城市森林增量模式,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林”。

      今年6月,中山市出台《中心城区未开发用地绿化改造方案》,以中心城区为重点推进未开发用地绿化改造工作。今年中心城区计划开展绿化改造的未开发用地共50块,涉及面积约148万平方米。“先从中心城区起步,逐步覆盖各个镇区。”中山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众所周知,大多数的闲置地杂草丛生,既不美观又影响环境。今年7月底,小区周边环境的美化提升,让住在中山城区祈安苑的居民们喜上眉梢。原先脏乱差的闲置地已经不见了踪影,如今反倒成了休闲的好去处。原来,在此一个月前,中山启动了祈安苑街头公园建设,项目总面积5000平方米。为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该项目主要选用近年来绿化迁移藏植的苗木,以常绿树种秋枫、樟树为主,搭配开花树种本地木棉等,打造了成片的绿化景观新亮点。

      “利用这些闲置地,全方位进行复绿工程,既增加了绿化面积,又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将对全市5年不开发的闲置地进行全面复绿,有条件的可以做休闲公园、绿道、休闲步径,或者是街心公园、口袋公园。据统计,在创森期间,中山成功打造悦来大街街头公园、古镇曹一村口袋公园、永春滨江公园等17个示范项目,以及盛景尚峰、紫马奔腾等一批楼宇立体绿化成功案例。

      全民参与创森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创森”与“创文”结合起来,倡导“树木”也是“树人”理念,把植绿护绿爱绿作为涵养公民品德的重要工程,注重学校、家庭、社区、厂企等“社会细胞”的美德培育,通过“大手拉小手”等形式,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建设美丽中山增添动力。

      “我为创森添份绿”,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全民绿化一次次生动的实践。7月中旬,中山市认养路树活动开始报名,为大地绿化美化增色添彩。市民自愿报名参与认养,认养一棵树木1至5年不等,每年每棵200元。

      据了解,认养的树木在中山市树木园内,一共分4个区域。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树种可认养,如树木园大门区Ⅰ区有红花风铃木、黄槿、铁刀木、无忧树等;木兰园Ⅱ区有白兰、土沉香等;培训楼区Ⅲ区有苹婆、幌伞枫等;绿茵湖IV区有伊朗芷硬胶。树木认养成功后,相关部门会对认养人(认养单位)颁发认养证书,认养树木将会署名挂牌。

      8月中旬,“中山林业”微信公众号还推出了“中山林业地图”的新功能,市民可在微信里申请认种认捐。提交申请后,工作人员将联系确认有关认种的具体信息,包括认种的树种、数量、时间以及费用。审核通过后,工作人员将提供认种编码,方便查询认种信息。

      线上与线下互动,“厚植”生态理念,中山率先启动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标识建设。7月中旬,《中山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标识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据悉,该规划涵盖了森林城市形象标识系统布局、生态文化科普宣教标识系统布局、生态导向标识系统布局等。待建设完毕后,市民可通过手机地图或路上标识,迅速查找到城市中的生态资源,并可获得这些资源的文化属性和历史文化价值等信息。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