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记者从厦门建设局主办的绿色建筑发展论坛上获悉,厦门日前又评审通过7个绿色建筑项目,至此,厦门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已达到21个。
与此同时,厦门开始加速推进绿色建筑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步伐,根据《厦门市新型建筑工业化实施方案》,全市保障性住房率先开展试点。厦门新型建筑工业化园区,将采用“一园多基地”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2015年,全市每个区至少安排1个项目用于新型建筑工业化试点建设;明年起新开工住宅产业化项目的建筑面积不少于全市总面积的30%……厦门正进一步深化城市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
闯出新路子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厦门市建设局副局长林树枝表示,在绿色建筑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厦门应重点推广节地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等绿色建筑技术。
从去年开始,厦门对全部新出让土地强制采用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全部新出让商品房采用一次性装修到位。那对既有现有建筑,如何实现“绿色化”呢?
以厦门天虹商场为例,2008年它的用电量为611万kWh,单位建筑面积年用电量为262kWh/(m2·yr),比一般商场建筑能耗指标高出26.6%。中央空调系统全年耗电量约为281万度。
经过改造,商城降低能耗显著,其中两大关键指标中,中央空调系统节能35%,冷链照明系统节能49%。
从建筑角度分析,东西向日射量是南向的1.24倍,屋顶水平向日射量是南向的2.78倍。因此,建筑朝向及屋顶隔热对于绿色建筑来说特别重要。
在这个领域,厦门做了多种尝试。比如,BRT轮渡枢纽站采用活动外遮阳与水平固定外遮阳;思明区图书馆,遮阳百叶与建筑造型一体化设计,形成“书本”的造型;厦门国际机场候机楼东、西向设置了与建筑造型一体化的固定外遮阳;五缘水乡,则设计了挑檐、连廊,将建筑遮阳融入到建筑造型中。
一园多基地厦门建筑工业化提速
对新型建筑工业化,厦门的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一个集成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建筑产业集群,全市装配式建筑达到当年开工建筑面积的50%以上。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体系和钢结构建筑体系,作为国家重点推广的新型工业化建筑体系,同时符合厦门市房屋抗震、抗风及绿色、低碳、环保等要求,在试点和示范工程中,厦门将这两种体系作为主流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重点推广。
对此,厦门规划设计的住宅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落户海沧,采用“一园多基地”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研发设计、综合管理、集聚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在周边原材料产地或部品生产企业较集中的区域建设分基地,其中云霄的1500亩钢构生产基地,华安的1000亩钢构及PC生产基地、长泰的200亩PC生产基地,杏林的450亩厨卫部品生产基地。
这些外围的基地可以根据产业化规模扩大陆续投入使用,可满足1000万平方米产业化建筑的部品配套,同时进一步整合周边产业资源,为建筑产业现代化规模推广奠定基础。
目前园区建设已经开始土地报批,第一、二块地64公顷已取得用地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