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即传统行业中深度融入互联网理念,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其本质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使得传统行业完成升级改造,具有在线化和数据化的特点,因此为传统行业添加了新的力量,一步步完成创新和优化[1]。伴随着“互联网+”理念的兴起,教育与其他传统行业一样,要充分利用这一新型生产力水平,从而取得适合时代特点的发展。目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学习,网络学习等为代表的教学手段,以微课、慕课等为代表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利用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逐渐成为学习的主流设备,这些使得教育理念和目标发生了全方面的深刻变革[2]。
一“互联网+”高职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为第一线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服务领域提供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在21世纪的今天,只有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使得高职教育行业蓬勃发展,教学质量得到快速提高。“互联网+”这一新兴理念的兴起,将新型互联网技术融入高等职业教育行业中,从而优化配置高职教育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理念得到了创新[3]。因此,通过“互联网+高职教育”这一新形态,利用信息手段和信息技术促进高职教育行业建设水平,改革高职教育行业各个专业的教学模式,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植物保护专业是生命科学领域农业科学类的一级学科,也是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优势专业。研究农业有害生物形态、分类、发生发展动态、预测预报方法,从而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的技术。是广大涉农高等职业学校必开的专业之一。在新时期,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广泛应用到这一专业,使其产生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为农产品交易、植物检疫以及人们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植物保护教学,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按照书本上的理论照本宣科,则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丝毫提不起一点兴趣,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要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教学。植物保护专业对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要求很高,它使得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要紧跟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问题的新理念和思路,并传授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因此,依托“互联网+”理念,对高职植物保护专业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让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充分地被学生所利用,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大幅提高。
二高职院校植物保护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当前,高职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在形成完善体系、服务新形势下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不清晰;缺乏科学培养观,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课程内容体系相对滞后,缺乏前瞻性;教学方法陈旧,手段单调,缺乏创新;实验教学资源和仪器设备与生产实践脱节等问题[4]。为适合新形势下,高职植物保护专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必须借助“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型人才培养和教学理念,将“互联网+”融入教学内容和方法中,从而提高植物保护专业的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产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互联网+”思维下高职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一)建立植物保护专业虚拟仿真实验环境
由于植物保护专业的很多实验项目受到季节、作物及有害生物种类,实验技术及成本、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威胁等因素的限制,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5]。因此,将“互联网+”理念融入植物保护专业实验硬件环境中,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可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构造植物保护专业虚拟仿真实验环境,从演示型实验、基本技能综合型实验及设计型实验三个方面,采用最新的计算机手段,集成“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对小麦整个生育期进行仿真演示。小麦的生长经历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各个时期,需要在田间7-8月的时间才能观察完成。采用虚拟仿真手段构建出的小麦全生育期各个阶段的生产发育变化趋势,在短短的30分钟就能一一的在屏幕上呈现出来,这样消除了自然田间观察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使得长时间的实验短期化。并且仿真演示这种形式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再例如,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动态及防控对策进行虚拟仿真。在传统实验课上,只能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同学们进行展示,这种微观过程非常抽象,学生难以获得直观感受,只能死记硬背,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就变得非常困难。而虚拟仿真软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全面呈现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动态:冬季,小麦条锈病以菌丝在病叶里越冬;第二年春天,小麦返青后,菌丝开始复苏扩展;当平均温度上升到5℃,就可以产生孢子,在下雨和结露时,小麦条锈病就会迅速蔓延和扩展,从而产生大流行。虚拟仿真软件让整个过程非常直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在软件中学生还能通过判断、选择等交互式的方法逐一参与各个小知识点中,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该技能的掌握。
(二)开发“互联网+”植物保护教学资源与方法
目前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云教学平台正在形成,开发云教学平台下植物保护教学资源,用学生乐见的虚拟、交互学习的手段,并将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增强学生对植物保护专业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植物保护专业知识充分掌握[6]。“微课”是近些逐渐发展起来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将植物保护专业一个教学单元内容融入10-15分钟的视频中去,形成全面而又简短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将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简短、精炼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非常适合新时代学生个性化、片段化的学习特点。此外,植物保护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学资源库中资源非常丰富,与该课程有关系的所有资源都可以放入其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可以将目前社会上知名的农药企业成功的案例,企业创始人的访谈,及相关专家的演讲等添加到资源库中,让学生感受目前该行业的现状、以及获得成功的方法。同时,植物保护专业涉及的新的技术流程和技术方法步骤多,记忆困难,可在资源库中添加课程教学中的实录视屏,使得学生在课后可以反复观看,从而对此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继续学习和巩固。另外,针对植物保护专业特点和从事职业岗位的职责范围,并参考植物保护专业职业技能标准,应用互联网理念,开发出多样化教学资源,如让学生扮演工作时的角色,解决在工作中出险的种种难题。以职业为导向的这类教学资源开发,可以让学生了解毕业后的工作状态,更早地进入到工作的状态,从而达到目前所提倡的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7]。通过开发“互联网+”植物保护教学资源与方法,使得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丰富了对植物保护专业文化的认识,并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三)培养师生科学使用“互联网+”教学资源
“互联网+”教学资源构建完成后,科学使用时关键。而当前,部分教师专业知识非常丰富,但计算机技术知识比较缺乏,不能很好的应用丰富的“互联网+”教学资源进行教学,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也缺乏全面完成的认识,因此,对教师和学生,尤其是教师,开展相关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得每位教师都能够得心应手的将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完美结合起来。此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师和学生实施“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整个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从而不断完善和发展适合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学生是主角,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只是协助和指导,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创新空间,更能提高学生特别是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思维,从而充分发掘出潜能,对植物保护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能培养其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结语
通过建立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开发“互联网+”植物保护教学资源与方法、培养师生科学使用“互联网+”教学资源,构建出一套完善“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体验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J].新闻与写作,2015(5):5-9.
[2]冯明卿,冯玉东,袁帅.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02-102.
[3]吴代文.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5(15):257-258.
[4]路炳声,梁晨,罗小勇.我国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66-68.
[5]樊东,赵奎军,张伟.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度农业教育,2002(3):41-43.
[6]陈一明.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教学环境设计与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5):112-120.
[7]戴立新.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6):212-215.
[8]薛春生,夏博,玄元虎,刘志恒,肖淑芹.植保专业植物病理研究法课程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12):74-75.
作者:亢菊侠 康克功 赵俊侠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