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landscape design firms, Sasaki Associates Inc. has been working from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urban design for half a century. The projects of Sasaki show how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anging with the impact from urban design theory. And this is a good example for us, especially today, when urban design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ories become so popular in China.
KEY WORDS urban desig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rporation, harmony
中图分类号 TU201.1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0-3959(2002)03-0009-06
Sasaki事务所(Sasaki Associates Inc.)是美国著名的设计事务所,由日裔美国人佐佐木英夫(Hideo Sasaki)于1953年在美国波士顿地区建立,其业务范围涉及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与规划、建筑设计等各个领域,并且打破地域限制,从美国本土扩展到世界各地、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亚洲城市。几十年来,事务所不断自我完善,并一直是美国最出色的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事务所之一,应该说,这大部分要归功于其令人称道的设计理念和工作方法。本文将就Sasaki事务所的发展轨迹和其部分城市设计项目进行评述与分析,以对这两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 Sasaki事务所发展述评
1 一个景观设计事务所的建立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战后的重建刺激了经济的蓬勃发展,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商业、投资,大家谈论的是开拓、开拓。在建筑领域,“现代建筑”的大师们云集美国,从事教学、实践。其中,格罗皮乌斯到美国后,致力于建筑教育事业,培养及影响了一代具有现代主义理想的建筑师,为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运动推波助澜。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佐佐木——这位日裔美国人保持了较为冷静的头脑。因为具有日本血统,他在二战期间为躲避拘役而东奔西走,从丹佛到芝加哥,目睹了美国城市建设的阴暗面。二战后,麦卡锡时期的偏激与专制使佐佐木在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助教授职务被撤销,他虽有名校硕士学位,却无法得到稳定的职位。而生长于乡村的童年经历和寂静流淌的东方血脉,培育了佐佐木朴实、崇尚和谐的自然观。
佐佐木1948年毕业于当时格罗皮乌斯执掌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SD)景观建筑系。1953年,在艾萨克斯的邀请下,佐佐木回到母校执教,1958年任系主任,历时10年,直至1968年因不满出自商学院的新任设计研究生院院长对景观建筑系的忽视而愤然辞职。还是在1953年,佐佐木选择了距哈佛大学不远的沃特镇(Watertown)建立了自己的景观建筑设计事务所。
2 从景观走向城市设计
佐佐木在修读商科和艺术大学课程的同时,对规划这个新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驱使他由加州南部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和规划。对以理念和自然元素进行创作的兴趣,使他更倾向于景观建筑学领域。
在伊利诺大学,佐佐木遇到了许多建筑教育家和开业建筑师,正是他们大刀阔斧地改革学院式的规划和设计方法,不拘泥于现代主义理论和“正统”的表现,而是去尝试解决当时环境下更为紧迫的问题,他们强调大范围内的、适应场地的设计,而不主张受先入为主的意见和理论的束缚。与此同时,在建筑学领域,学生们自30年代后期以来就在探索城市更新、住宅、新的社区等问题。在这种氛围下,佐佐木被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的师生们所吸引,并从他们那里获益良多。从1948年在哈佛获得景观建筑学硕士,直至1953年开设自己的事务所,他花了五年时间来获取执业和教学经验。在此期间,曾与规划师艾萨克斯一起做芝加哥及周边地区的城市更新项目和研究课题。这些教学与设计实践为佐佐木日后在城市设计领域的发展打下了根基。
在发表于50年代的几篇文章中,佐佐木描述了从环境规划到城市设计的景观建筑学领域的研究范围。“我们需要对各种影响所规划地区的自然界力量进行生态学的观测”,他在1953年写道:“这种观测可以决定何种文化形式最适合这些自然条件。使各种正在运作的生态张力,能从这种研究中得到激发,从而创造出一个比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更为合适的设计形式。”这种理念不但反映在其景观设计创作中,也在其城市设计创作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注重生态环境与城市的和谐共生,体现在Sasaki事务所的多项城市设计之中。20世纪50年代,当佐佐木和他的事务所从事波士顿、费城和芝加哥的项目时,对城市的一些潜在问题进行了思考。1955年他在文章中写道:作为功能与文化表达载体的城市正处于危险之中。而在1956年他特别提到城市设计的新领域,他认为景观建筑师可以利用专业知识,为城市设计领域作出巨大的贡献。他们还能和规划师一起决定土地利用的有关方面,甚至决定整个项目的设计构架和形式。这些言论,反映了佐佐木对于景观建筑学和城市设计的互动关系以及城市发展的一些根本问题,已经有了严肃而深入的思考,他的城市设计思想正在逐渐走向成熟。
1956年4月,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召开城市设计会议,希望能为建筑师、景观建筑师、规划师的工作衔接寻求一个共同基础。在这次会议上,会议主持人、系主任塞特强调,解决城市设计问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建筑师、景观建筑师、规划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为城市活力的重新焕发带来机遇,并促进城市设计的发展。佐佐木利用这次机会强调指出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混乱状况,使他感到遗憾的是建筑形式无意义的相似与拼凑以及尺度感的缺乏。佐佐木认为为展示工业技术而采用巨大尺度的建筑也许表达了一种前所未见的空间,然而要使用并理解这些建筑的还是人类;另一种混乱现象是缺乏与环境的联系,而一旦理解了环境,人们可以更谦逊、或者说更勇敢无畏地进行创作。这些观点显示了佐佐木作为事务所创建者所具有的过人的洞察力和理性分析的思维能力,他对于城市和城市设计的看法,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虽然佐佐木进行了许多景观设计的实践,但他的同事评论道:“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景观设计师。”我们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土地不是作为商品,而是作为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场所以及人类的财富和文明记忆,这就是这位创始人对自己的职业和公司的根本观点。1959年佐佐木提起过规划师理查德·多珀的言论:“所有建筑物、城市、机构、住房等等,必须从土地上建起,如果我们能提供竞争和必须的服务,那就没有什么能限制我们的发展。”多珀已经注意到:“我们应涉及到的第二个领域就是城市设计——一个发展丰富的物质环境、将个人与公众联系起来的连续过程。”可以说,从景观设计到城市设计,佐佐木经历了对这一领域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他的设计创作也随之蓬勃发展。
3 从个人事务所走向合作
佐佐木与合作者们并不总是意见一致。然而,他欢迎观点的多样化,对各种思想兼收并蓄以期促进设计的完善。这种对多种观点的开放性态度,是Sasaki事务所从个人事务所走向广泛合作的根本所在。
如今,合作已是Sasaki事务所存在和发展并不断激发出新的活力之根基。在这个跨专业公司内,景观建筑师、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和其他人之间不再彼此隔绝、泾渭分明。佐佐木曾经回忆道:“那时,这儿有一种激励人们探索研究的精神。无论是建筑师还是景观建筑师,也无论是与谁合作,大家都不计较名利和成果,我们共同工作,只为寻找创造一个我们认为最适合特定场所的解决方案。”佐佐木善于挑选适当的人才,辅佐他冷静处理人际关系和设计事务。在知人善任基础上的广泛合作,是事务所持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执业与执教的交叉融合也是公司一段时间内广泛合作的重要方面。在佐佐木领导下,公司的不断变化发展对全国执业教育和事务所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而这些变化发展依靠的是一种独特的共生关系。在1958~1968年担任景观建筑学系主任期间,一方面公司为系里提供兼职讲师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他又说服工作繁忙的开业建筑师和新兴领域如航空照片判读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家来作短期讲学。对那些最有前途的学生,则在他的事务所为他们提供兼职工作和毕业后的工作。这个过程中,执业与执教的传统界线渐渐模糊,教学与实践通过合作获得了共同发展。
佐佐木谦逊而开放的心态令他赢得了参与工程的其他设计师的尊敬,合作工程得以顺利发展与不断完善,从而促成了一个又一个大师级作品的产生。
1989年,佐佐木本人退出事务所的运作,并完全脱离公司,Sasaki则成为公司的象征,纪念着佐佐木对公司的开创性功绩。佐佐木离开之后的Sasaki公司已成为拥有200多名员工,由20多名合伙人共同负责的公司,继续保持着原有的理念、活力和质量。
2000年9月6日80岁的佐佐木离去了。这一年是龙年,来到中国大陆刚刚一年的Sasaki公司已完成了12项城市设计任务,业务分布于广州、上海、北京等地。
2000年秋,Sasaki公司亚太地区主管戴维先生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发表讲演,向中国学生解释了Sasaki公司对城市的理想、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景观与城市设计的看法。2001年Sasaki公司的“广州珠江口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获得波士顿建筑学会的“可持续规划奖”,同时获奖的还有贝聿铭事务所在荷兰的项目。
二 融会建筑理念与景观构想的城市设计实践
Sasaki的实践遍布全球,这里选登的是我们认为最有启示作用的三个项目。
1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门户区城市设计
这是一个大型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Sasaki自始至终以城市设计师的领导角色,带领着建筑师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作为一个位于通往城市中心区域重要入口处的城区新体育中心, 克利夫兰门户区(Cleveland Gateway)是这个城市经济复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该地段占地1.87 hm2,紧邻卡亚荷加河谷边的大片开敞绿地,而两个街区之外就是公共广场。同时,该地段与区域性高速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Sasaki事务所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个具有城市特质的总体规划,同时希望通过这个规划,能够启动毗邻区域的经济复兴之路。此次规划涉及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虽然面临挑战,但Sasaki充分地利用了基地条件,使克利夫兰真正成为通往市区的大门。
最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师精心地利用体育场和体育馆形成城市的边界,建立与市区原有街道和公共空间的有机联系。这些体育设施沿着街道边缘布置,建筑立面巧妙地界定了一条条城市人行步道,与原来的街道和街区模式配合得天衣无缝。通过降低各体育设施与运动场平面的标高,各个人流集散场所可以与人行道直接相接。这种建筑形式的处理方式,是建筑与城市设计完美结合的典范。
其次,设计者积极回应周边城市景观条件和自然生态条件,使体育中心区成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中的重要节点,从而发挥了吸纳人流与向市区有效发散和疏导人流的功用。只有分析了视线、周围景观和建筑的相互空间关系和交通联系、视觉联系、功能联系等种种问题,建筑的体形和开放空间的位置和形式才能被确定下来。体育馆的入口广场设置了两个高高的灯塔,既限定和标志了入口空间,又联系着卡亚荷加河谷对面的景观以及市中心高层建筑的天际线。体育馆的主入口是一个序列的一部分,这个序列从附近克利夫兰商业拱廊延伸过来,通过规划中的新的开敞空间,沿一条新街道与体育馆联结成片。众多的出入口被安排在靠近城市中心方向,拥挤的人流自然涌向毗邻市中心的餐馆、酒吧、商店。
而此规划通过混合功能的设置,激发了地区的城市活力,这里成为能够吸引大量人群活动的重要地区,以及具有良好形象的真正的城市门户。地段内的空间和广场提供许多城市功能。综合体的重要服务部门被放置在入口广场之下的一个看不见的地下服务区内,主要通过降低比赛场地标高和服务区位置的仔细协调来实现。
事务所的各种设计理念都在这个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实践。构建丰富的物质空间,引导个人与公众的紧密联系;为土地提供混合的使用功能,满足竞争和使用的要求;将生态的运作结合到城市中来等等。设计理念的贯彻不显山露水,却落到了实处。Sasaki事务所以独到而考虑周全的城市设计,引领着地段内的建筑设计,为它们的建筑边界、体形、功能甚至内部空间形式的确定建立了严格而又能容纳相当灵活性的控制导则。
本项目1990年开工,1994年建成。尽管体育场的建筑设计由在美国颇具声誉的HOK体育部完成,体育馆也是由完成亚特兰大奥运会体育场、广州九运会奥林匹克体育场的著名的E B公司设计,但这一次的掌声却大都给了Sasaki。其原因在于设计中城市公共空间的成功。正如项目设计主管伍德(Alan L. Ward)所说:“我们不仅负责总体设计,更是看守公共空间的警犬。”由于Sasaki 在该地段出色的城市设计,1992年本项目获得了PA城市设计奖。1996年建成后的克利夫兰门户区项目获得AIA城市设计金奖,在获奖名单上,Sasaki事务所的名字排在HOK和EB的前面。Sasaki公司从过去以配合为主的景观设计师成功转换为主导局面的城市设计师,这一过程反映了其卓越的专业能力。从此,城市设计越来越成为公司核心的工作内容了。
2 中国台北车站专区城市设计及开发规划
亚洲经济的崛起在满足了部分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城市问题。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等无不困扰着一些亚洲城市。台北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为适应交通网络的改善,同时延续城市的历史风貌与城市空间涵构,1989年9月台北市选择了以Sasaki为首的规划顾问组,对台北车站特定专区进行城市设计与开发规划。
怎样将台北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气候因素融入到设计中去,是Sasaki事务所面临的挑战。街道根据风水原理布置成南北朝向,街道和户外开放空间以骑楼建筑作为骨架,一种“高级骑楼”被用来联系一系列的户外开放空间北边的建筑物。北大门作为这座历史城市最古老的遗迹,因为林阴大道的设置,其历史价值得以加强。林阴大道沿着原城墙设置,中间设绿化带。对于原有城市涵构的理解与延续,也体现在开敞空间的平面形式上,在那里,建筑界面与面对的城市旧街道垂直,而不是与现有大路平行,从这些旧街远望新设置的大型开敞空间,将会有较完整的空间体验。
Sasaki在此规划中设置了一个连续的大型开放空间,以缓解台北市内高品质开放空间的极度缺乏。它几乎横穿整个地段,直抵东面的淡水河,与滨水空间相接,大型商业购物游廊通过南北向的开放空间或街道与之相连,生态系统和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对于建筑的位置与形式,规划根据城市景观和功能使用的要求也作了充分的考虑,各种地标性和景观性的建筑都被重点提及,并做出了详细的控制方案。一个标志性的塔,被置放于新的户外开放空间和林阴大道的交会点这一关键位置上,并被设计成台北新兴国际化商业城市的象征。建筑物的高度从15 m到75 m不等,同台北市区发展的三个时期的建筑物高度建立起联系。
人行动线的组织是Sasaki主要考虑的方面之一,规划中利用了基地良好的公交条件,车行交通以大众运输系统为主,这使得人行动线的组织成为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具有不同功用的人行步道,被设置于不同标高的层面上。连接地面各公共空间的地面层人行动线、连接公共交通车站与台北车站的地下层人行动线与分离人车的地上二、三层人行动线,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效而明晰的完整系统。
一种台北典型的垂直使用各个地面层的做法被沿用至这个地块上,即在低层布置连续的较典型的零售业,偶尔也安排文化用途。而在上部则安排多功能使用。除居住外,这个街区现在的设计方案在公共策略上是极富弹性的,足以满足未来居民的使用。
这个规划是Sasaki的设计理念在亚洲城市的体现,也包含着事务所根据亚洲城市的具体特点对其设计思想和手段的调整,特别是在如何对待与西方有巨大差异的东方历史文化方面,他们做出了自己的尝试。
3 中国广州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
科学城位于广州的东北部,占地约3 700 hm2,它的建立是广州在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地位的重要举措之一。科学城中心区是科学城的核心,如何本着为科学城创造高品质的城市形象的原则,在考虑场所基本物质特征的同时,合理安排各项发展计划,是摆在Sasaki事务所面前的一道难题。
科学城基地拥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它位于低矮连绵的山丘地区,正处于从南部的珠江平原过渡到北部山区的连绵丘陵地带,在周边的山脉范围内,低矮的小山逐渐被更陡峭、更高的山所代替。在这种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互相撞击下,事务所将历史、文化和环境的平衡作为设计的第一要义,用现代理念表达出自然与人工环境的互相适应。
自然因素与城市设计的充分结合无疑是这个城市设计的重点。自然生态在这里不是设计的制约,而是灵感的来源。方案保留城中占主导地位的山体,将其组织到视觉景观设计之中,例如交通路线的刻意安排,穿行于其间的人们能明显感受到地形的无穷变化,并因此确定自己在城中的方位。在规划方案中,建筑依据山体的地形走势进行布局,取得了建筑与自然的平衡。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中心区的建筑多数南向布置以获得最佳的通风和采光。
建立广泛的开敞空间体系,为科学城居民和工作者提供必要而高品质的活动场所,是这次城市设计中坚持的另一理念。设计不但在城中心区建立了完善的开敞空间系统,而且将它与周边地区开敞空间(如南部的丘陵和北面的山脉)相连。开敞空间的整体构架有机地联系着各个区块,同时也为科学城的中心提供了可见的实体联系。甚至城市本身就被构思成南、北山体这两个公共开放空间的连接体。建筑物和开敞空间的融合问题也是基地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物被安排在开敞空间内,形成开敞的天际线,在地表平面上形成比例适合人体尺度的环境。建筑群体和开放空间的结合创造了科学城完整的、令人难忘的形象,这种群体空间方式又为个体建筑的创作提供了自由度。难得的是,规划并不把整个开敞空间体系看做是一劳永逸的一次性设计工作,Sasaki事务所对其长远的发展也作了周密的设想并预留出发展空间,如社区景观,中部和道路绿化还有水元素都可能成为特殊的发展单元。
设计通过多种使用功能的混合,力图满足不同居民和游客的不同需求。可弹性发展的、能容纳需求与功能变化的土地使用与建筑功能配置,为人们展开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城市中心、城市空间的图景。各功能区,如居住区和教育科研区的互相扩展、渗透,允许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徒步去工作,从而减少了对交通的压力。
与台北车站专区城市设计及开发规划不同的是,这个设计由于基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更侧重于平衡自然与人工环境的关系,而且两个方案涉及的城市区域性质也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导致了在保持基本设计理念的基础上,采用不完全相同的解决措施。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灵活变换设计的方向、重点和手段,这种开放式的设计让我们看到事务所长盛不衰的某些端倪。
三 结语
从景观设计领域拓展到城市设计,佐佐木不遗余力地推动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的结合,并在这方面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他鼓励景观建筑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与规划师、建筑师在城市设计领域紧密合作,为城市设计带来新气象。同时,他身体力行,将自己从景观设计中发展出来的一些观念带入到城市设计中去,并以城市设计引领建筑设计。
尤其值得一书的是他所一直推崇的“和谐”观,这种从对自然的崇尚和理解发展而来的观念,渗透于佐佐木及其事务所的大部分城市设计理念之中:从各种生态张力的作用中找到适合的设计手段并将生态系统纳入城市基本结构,追求生态与城市的共生——这是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建立开敞空间系统,并追求宜人的空间和适当的尺度,支持连续的步行空间——这是人与城市的和谐;主张在对环境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联系整体环境考虑地段的设计——这是城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提供土地的混合使用,激发城市的活力——这是使用功能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佐佐木理解的和谐不是一成不变的和谐,而是动态的和谐。他力主城市各方面弹性发展,从城市整体结构到具体使用功能的配置无不如此。佐佐木带领其事务所以动态的和谐观对城市设计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而在近10年多以来,在亚洲城市设计项目的研究中,Sasaki事务所根据亚洲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设计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正是这种自我不断更新完善,持续充实着他们的设计理念,并保持着事务所的活力。
注:Sasaki公司进入中国之初就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所进行了合作,项目包括:广州汇景新城国际竞标;中山雅居乐花园12期概念规划;广州珠江口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广州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