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正文

苗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16  
  村落文化景观属于文化景观中有生命力的文化景观类型。它产生于传统农耕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通过对村寨自然环境与
   村落文化景观属于文化景观中有生命力的文化景观类型。它产生于传统农耕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通过对村寨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形成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和传统生活方式,提高了自然景观的价值。它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其自身也在不断演变过程中,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过程。

  每一历史时代苗族群众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标志:苗族村落文化景观。因此,开展苗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就是要统筹村寨文化变迁与社会发展,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文化和经济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而是复杂的强弱对比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某些阶段或地区,似乎经济的力量更为强大,而另一些阶段或地区,文化似乎占了上风。当农村生存模式发生迅速变化时,村寨既有文化传统受到冲击,表现出弱势的特征;当迅速的经济增长结束后,又回归到对文化的重新构建,人们只有依赖传统塑造新的村寨文化,试图留下历史的影子,表现出文化独立于经济的精神价值的生命力。因此,在迅速变化的农村地区,文化传统与经济的对立引起广泛的担忧和关注。苗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村寨文化的精神价值,便于在未来寻找民族文化构建的基因。

  第二、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保护的关系。

    苗族村寨文化景观植根于农业生产方式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是苗族人民在利用自然中做出合理选择的结果,记录着人类合理利用不同自然环境的智慧,进而形成人类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体现了生态多样性环境下的文化多样性。在现代化的影响下,城市化的农村生计模式脱离农村传统生存智慧,不仅使文化多样性消失,也影响到生态多样性的持续。因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是实现生态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前提,生态多样性保护与文化多样性保护是一枚银币的两面。

  第三、外来文化与村寨文化遗产的关系。

    “外来文化”是一个广泛的领域,一切没有植根于苗族村寨的文化形态、谋生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模式都是外来文化。苗族村寨文化总是在外来影响下发生着变迁,不断更替的外部“时尚”,将保留在苗族村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遗产化”。文化形态的变化是最迅速的,谋生方式和经济的联系最为紧密,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改变将从根本上改变社区文化传统。因此,苗族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出路是关注制度与精神文化,尊重苗族村寨对文化变迁的集体选择。

  第四、文化传承与文化变迁的关系。

    文化的传承应该是多种形式的。可以用现代的工具传承传统的文化:如对传统文化的录音、录影与摄影;也可以用将传统的形式表现现代的内容,如控拜苗族的旅游银饰。这些共同构成了文化变迁的完整过程。苗族村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不可能完全是苗族村寨内生的,也不可能是全部外生的。“由村寨决定的变迁”在农村青年人口迅速迁移的条件下,很可能使村寨文化传承断裂。那些能在未来的岁月保留在村寨的“文化传统”,是由村寨集体文化记忆决定的。进行村寨文化集体构建,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对村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新探索,试图使传统农耕文化的价值和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得到延续。村寨文化的集体认同,促成村寨文化集体行动,才能形成村寨文化的变迁性保护。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