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施工技术 » 正文

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施工技术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29  

  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除要满足强度等级、抗渗要求,关键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防止因温度应力而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以绍兴交通银行大厦地下工程为例,该工程地下1层,地上18层,基坑面积约3500平方米,基坑深5米,局部7米。为保证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主要采取了如下技术措施。

  优选材料,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及时卸料;在浇筑前,用水冲洗模板降温;泵管用麻布包裹,以防日光暴晒升温。

  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浇筑采用“一个坡度、层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方针。根据混凝土泵送时形成的坡度,在上层与下层布置两道振捣点。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先振捣料口处混凝土,以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为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提高混凝土密实度,还采取二次振捣法。在振捣棒拨出时混凝土仍能自行闭合而不会在混凝土中留孔洞,这时是施加二次振捣的合适时机。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较厚,在浇筑两小时至6小时后,先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然后用木抹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在初凝前用铁板压光。既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又能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发。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及测温工作。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应根据当时的施工情况和环境气温,采用了“蓄水法”进行混凝土养护。具体做法是: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双层麻袋,浇水湿润。待混凝土初凝后,在基础周围砌挡水,蓄水深10厘米,养护28天。为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在基础内埋设测温点20个,深度分别设在板中及距表面10厘米处,分别测量中心最高温度和表面温度,测温管均露出混凝土表面12厘米。

  测温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开始进行,测温频率按持续28天考虑。具体安排是:前三天,每两小时测温1次;4天至8天,每4小时测温1次;9天至15天,每6小时测温1次;16天至20天,每12小时测温1次;21天至28天,每24小时测温1次。从测温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基础混凝土浇筑后,中心最高温度发生在第四天,最高温度55.1摄氏度。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温度升降基本同步上升,在前10天温差始终保持在8摄氏度至12摄氏度左右,远远低于不安全温差25摄氏度,后18天温差保持在3摄氏度左右,说明温差控制理想。

  该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养护期满后,通过检查,混凝土内实外光,质量良好,经检查未发现温度裂缝,可见完善的养护及选料等措施等起到了良好效果。

 
 
[ 工程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工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