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造价 » 正文

济南:79亿构建海绵城市系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5  

  入选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济南市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功能要求,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推广PPP模式,计划总投资79.26亿元,以试点区域建设为契机,统筹实施城市水、园林绿地、道路交通、建筑小区等系统建设,构建山、泉、湖、河、城相融合的城市水生态系统。

  缺水泉城能否不再喊渴?

  素有泉城美誉的济南市,南倚泰山,北傍黄河,山在城中,湖在闹市,泉在房前屋后。穿行于济南市区,但见群泉涌动,润泽万家,湖光山色,美不胜收。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曾发出“羡煞济南山水好,几时真做济南人”的感叹。

  然而,谁能想到,济南却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济南城区属于北方坡地与平原构成的复合型城市,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只有600毫米~700毫米,人均水资源只占全国人均水平的1/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济南城市规模不断扩张,1949年~2011年这62年间,城区面积扩大了约10倍,路面硬化面积也在加大,导致降水时容易出现“马路行洪”现象。根据已完成的中心城防洪、排水防涝能力风险评估,目前城区易涝点达93个,内涝高风险区为79平方公里,63%管线不满足两年一遇的标准,治理城区内涝迫在眉睫。

  此外,由于城市规模快速扩张,泉域补给区硬化面积增加,使得降雨入渗条件变化,减少了泉域地下水的降雨入渗补给量,保持泉水持续喷涌的压力变大,甚至群泉会再次面临停喷的危险。

  如何有效解决城区内涝问题保持泉水持续喷涌?由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为济南保护和恢复泉城特色、修复城市水生态提供了良好机遇。2015年4月,济南从全国34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积存、渗透和净化,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

  采访时,有关专家向记者介绍,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济南“地上海绵体”地质和“地下天然水库”如同“地下水银行”,具备良好的“蓄水、渗水、净水、释水”条件,适合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逾79亿建设资金怎样筹集?

  “到2020年,市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对应控制设计降雨量为23.2毫米,年均控制径流总量为951万立方米;有效缓解城市洪涝灾害、泉水利用不足、雨污水混流三大问题,实现雨水资源化、泉水资源化、污水资源化,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这是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为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济南市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选定大明湖兴隆片区作为试点,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城市水、园林绿地、道路交通、建筑小区等系统建设,为全面铺开海绵城市建设积累经验。

  “选择大明湖兴隆片区作为试点,是因为这个区域南依群山,北靠泉群,为坡地和平原结合地形,其用地构成和新老城区结合具有典型性,堪称‘微缩版的济南市’。”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区域地处强渗漏带,是重要泉水补给区,区域内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问题十分突出,具有代表性。开展海绵城市改造,可以对全市和周边城市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 工程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工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