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造价 » 正文

未来5年厦门"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域确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3  

  【目标】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海绵城市要求到2030年,厦门要在市中心城区及重点区域全面建设海绵城市工程体系项目

  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昨日,厦门召开《厦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评审会,听取专家意见,进一步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专家组原则通过了对《规划》的评审。根据《规划》评审稿,到2030年,厦门要在市中心城区及重点区域全面建设海绵城市工程体系项目,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全面提升城市“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能力,支撑“美丽厦门”建设。

  作为首批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厦门不仅大力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还在规划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着力将海绵城市六大要素“渗、滞、蓄、净、用、排”融入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推动《规划》的编制,基本形成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昨日,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规划》编制基础资料翔实,现状问题分析全面,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基本可行,规划成果符合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的有关要求。

  《规划》将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报政府审批。

  近期重点建设区域

  七类工程体系项目

  1、污染防控

  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17座、扩建7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8.8万吨/天;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8座,达到一级A或再生水利用标准要求;还计划新建截污泵站3座、污泥处置设施1座等。

  2、园林绿地建设

  厦门要把23个城市公园改造成“海绵体”,还要新增绿道173.9公里;修复沙质海岸2.39公里。

  3、排水防涝

  厦门要新建筼筜湖第二排涝泵站和杏林湾排涝泵站;还要改造提升18处关键节点的排水能力,使厦门市内涝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

  4、道路交通

  对市区道路进行海绵化改造。建设植草沟、生物净化带、雨水调蓄池等道路两边的海绵带共362.2公里,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净化和调蓄利用能力。

  5、生态水系

  规划治理河道(含湖泊岸线)73.89公里;新增调蓄工程容量9000万立方米;新建雨洪利用输水管道18公里;海域清淤量1.9亿立方米。

  6、海绵社区

  厦门要打造一批海绵社区,以马銮湾新区和翔安新区两片区为先导,陆续推动全市13450公顷的海绵社区建设。

  7、信息化管控平台

  建设海绵城市信息化管控平台工程,按流域分区进行划分,建立相对独立的管控单元,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各项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进行管控。

  规划目标>>

  实现三“不”四“有”

  有效利用每一滴水

  《规划》的目标可以用三“不”四“有”来概况,也就是“水质不超标、城镇不受淹、河道不断流,绿色自然有弹性、生态和谐有特色、适游宜居有文化、管理有序有章法”。众所周知厦门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但是厦门雨水却非常丰沛,年降雨量超过了1500毫米。《规划》明确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实现“一片天对一片地”,尽可能利用城市空间对降雨“化整为零”进行收集和储存,有效利用“每一滴水”。

  规划区域>>

  对软件园三期等展开规划建设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除了马銮湾片区和翔安新城两个试点区外,厦门还要对软件园三期、集美新城核心区、北站片区、同安滨海新城、同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下潭尾南片区、翔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翔安文教区、五缘湾片区、两岸金融核心区、滨海东大道沿线和厦大科技园及莲河空港新城等区域展开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海绵城市要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厦门要投入建设污染防控、生态水系、排水防涝、园林绿地、道路交通、海绵社区和信息化管控平台7大类海绵城市工程体系项目。

 
 
[ 工程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工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