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霾、治污、除尘、降噪、垃圾分类……这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日常关切,也是北京“十三五”期间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日前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本市将加强京津冀生态保护协作,打好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预计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16.5平方米以上,公共交通行业清洁能源车辆比例力争达到70%,全市污水处理率达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8%以上,一个绿色低碳生态家园将走进市民生活。
休闲公园扩充首都“绿肺”
一块块绿地好比镶嵌在城市里的绿色“珍珠”,不仅增加“颜值”,更让居民们能有放松身心的休闲空间。
“市民都希望城市里绿多一点,休闲公园离得近一点,家门口的河水更清一点。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最普惠的民生发展目标。”市发改委规划处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中心城-新城-乡镇三级休闲公园体系,扩大绿色休闲空间。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16.5平方米以上。
根据规划,郊野公园环-郊野森林公园环-环京森林湿地公园环都将加快建设。新增20处郊野公园,建成完整的郊野公园环的同时,本市将构建郊野森林公园环,建设提升朝阳温榆河森林公园、丰台彩叶郊野公园、房山青龙湖森林公园、通州台湖森林公园、大兴青云店郊野公园、昌平沙河森林公园等一批大尺度郊野森林公园。
环京森林湿地公园环方面,将在城市南部地区,打造通州潮白河森林公园和东南郊湿地公园、大兴永定河森林公园等一批森林湿地公园。在城市北部地区,将完善提升顺义潮白河生态湿地公园、昌平大杨山国家森林公园、怀柔喇叭沟门国家森林公园、密云穆家峪湿地公园、延庆松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森林湿地公园。
本市还将继续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实施20万亩宜林荒山绿化、100万亩低质生态公益林升级改造、100万亩封山育林。到2020年,全市宜林荒山绿化要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达到44%,比“十二五”末提高2.4个百分点。
2017年中心城消灭臭水沟
美丽宜居的都市环境,离不开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河湖,以及对垃圾、噪声等污染源严格控制的城市管理体系。“十三五”期间,一场环境污染治理的攻坚战全面打响。首当其冲的,当然是雾霾治理。
本市自2013年开始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近三年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5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比2012年下降了15.8%。但这样的数据与市民期望还有较大距离。“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治理PM2.5为重点,继续推进控车、减煤、治污、降尘等措施,坚持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努力实现空气质量有效改善。”
在大气污染的源头治理方面,本市将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车用燃油标准;推动实施停车自动熄火,淘汰国Ⅱ以下标准老旧机动车,公共交通行业清洁能源车辆比例力争达到70%,城市货运车全部达到国Ⅳ以上标准。另外,对秸秆焚烧,将实行卫星遥感监测,对重点用能单位,实行在线监控。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将控制在900万吨以内,基本实现能源清洁转型。城六区全境、远郊各区新城建成区的80%区域和市级及以上开发区将实现无煤化;全市建成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体、地热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清洁能源体系,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到90%以上,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8%左右。
水污染和垃圾污染治理,同样是“十三五”治污攻坚战的重点内容。
垃圾处理关系到群众生活质量与城市形象。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王颖捷介绍,五年来,本市制定实施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2万吨。“十三五”时期,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坚持减量优先,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再生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体系。
“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每天3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以上,基本实现人均垃圾产生量零增长、原生垃圾零填埋。”王颖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