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条植草沟吸纳雨水“收放自如”
几条不太明显的浅沟,从山体顶部“划”下,直到山脚。“这是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建的生态植草沟,能汇聚、吸纳雨水。”3月31日,在滹沱河滨水生态公园工地,现场负责人指着山体上的一条浅沟说。
31日,记者来到滹沱河滨水生态公园新城大桥以西建设现场,这里的山体上几乎已栽满了各种乔木,在山体中部片片乔木间,可以看到一条浅沟从山顶顺势而下。走近细看,浅沟宽约4米,截面呈凹槽型,槽深约30厘米,槽底部都是松软的土质。
“这是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建设的生态植草沟。”滹沱河生态区管理处副主任马继宁说,在滨水生态公园中共建了40多条植草沟,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这也是我市园林建设中首次建设植草沟。”
据介绍,生态植草沟又被称为植被浅沟或生物沟,主要用于雨水的前处理,或者雨水的运输,用以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植草沟本身具有渗透功能,在降雨量较大或高坡绿地渗透饱和时,来不及下渗的雨水会汇入植草沟沿山体流下。
马继宁告诉记者,目前公园内的40余条植草沟土建已经完成,等待气温适宜时进行草种播撒。他说,考虑到植草沟的特点,沟中将主要栽植黑麦,“这种植物的根系发达,且植株较矮,既能防冲刷起到固土作用,又不会对排水造成太大影响。”
如果雨水过大,无法吸收的雨水到哪里去?据介绍,由于滹沱河沿岸几乎都为沙地,所以雨水从山上排下后,基本都会被山下大面积的下凹绿地、花海彻底吸收。
同时,在山体两侧还各建有一个渗水塘,每个面积约1000平方米。在山体东侧,记者看到,有一处下凹地形,“这里就是一个渗水塘,目前,已完成植物种子播撒。”马继宁说。
据介绍,渗水塘下面主要是沙地,并铺有碎石,其中栽植多种半水生植物。渗水塘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遇到降雨量较大时,汇聚一定量的雨水,可形成小人工湖;平时,可作为下凹式绿地。
截至目前,滨水生态公园内的地形整理、喷灌管道和乔灌木种植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园路建设,下一步将适时进行地被花卉等绿植栽植,预计今年“五一”前可建成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