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西起大兴安岭,东到长白山脉,北至小兴安岭,绵延数千公里的原始大森林里,千百年来不绝的伐木声消失了。这一天,数以十万计的伐木工人收起油锯,封存斧头,走出森林。至此,东北地区重点国有林区商业性采伐宣告全面停止。
“为保护生态,改善气候,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要果断停止。”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对记者说,我国2015年全面停止了内蒙古、吉林等重点国有林区商业性采伐,2016年将全面停止非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017年将实现全面停止全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16年来,我国17.32亿亩森林得到有效保护。我国不失时机,进一步宣布将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这意味着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拉开了新的大幕。
众所周知,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就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可以这样说,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于减排。在城市及其周边大力营造人工林,不仅可直接净化空气、防止风沙扬尘,而且通过减缓热岛效应,可降低城市气温,间接减少空调污染物的排放。林业在修复生态、改善气候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保护好既有森林资源的同时,我国加快造林添绿。
“‘十二五’期间,我国完成人工造林2960万公顷、森林抚育3880万公顷,年均分别超过590万公顷和700万公顷。比如2014年,全国共完成造林8324万亩、森林抚育1.35亿亩、义务植树23.2亿株,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加,森林碳汇能力持续增强,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新贡献。”张建龙说。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安排退耕还林500万亩;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继续稳步推进,出台了退化防护林改造指导意见,启动了退化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分别完成林业建设任务367万亩和557万亩。
每逢春夏时节,宁夏彭阳县古城镇茹河上都会碧波荡漾、苇草青青。在大西北极端干旱缺水的旱塬深处,很难想象会有这样一片湿地。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张炜告诉记者,最近30年来,彭阳人在昔日的荒山秃岭上,已营造起近200万亩的人工防护林,森林覆盖率从3%大幅提升到27%。
彭阳的变迁,是我国近年来生态修复、气候改善的一个缩影。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封禁保护区试点等重点工程项目的深入实施,我国气候恶化趋势已得到遏制。36年来,“三北工程”在黄土高原地区累计完成造林779.1万公顷,区域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初期的11%提高到19.55%,实现了山川大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巨变。
目前,我国森林总面积已恢复到2.08亿公顷,森林蓄积总量15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