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景名胜区 » 正文

中山陵"申遗"有望重启 成"热门景点"对申报有弱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16  

  昨天,“第二届钟山文化高层论坛”在中山陵召开。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在2010年就已启动的中山陵申遗工作有望再获得推动。

  中山陵“申遗”工作停滞不前

  2003年,明孝陵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而在2010年,与明孝陵毗邻的近代著名建筑中山陵也启动了申报世界遗产的步伐。但是,5年来,该项工作迟迟未见动静。

  据钟山文化研究会相关专家介绍,2003年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预示着中山陵园管理局在申报中山陵为世界遗产的程序中更加“轻车熟路”,但一山两处不相干的陵墓都为世界遗产,也有可能增加审批的难度。从发展趋势来看,申报世界遗产的难度逐年增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申报遗产方面将更注重代表性原则和地区均衡原则,鼓励没有或较少遗产的国家申报,呼吁已有相当数量遗产的国家放慢申报速度。

  他介绍,世遗组织每年审批的项目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共30项左右。每年全球范围内申报世界遗产的淘汰率大致在30%—50%,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也许换不来世界遗产的“金字招牌”。因此,中山陵申报遗工作并未有实质性进展。

  “申遗”工作有望再次得到推进

  据了解,在综合各方意见基础上,早些时候,中山陵园管理局决定将中山陵风景区申报“双遗产”,其范围共31平方公里,包括紫金山、廖仲恺墓、明孝陵等地域景观,并向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遗产办公室提交了申报方案。随后,南京中山陵风景区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取得了申报世界遗产的“入场券”。

  专家告诉记者、中山陵风景区在文化和自然两方面都具备了申报世界遗产的条件。除了孙中山先生陵墓及周围民国建筑外,明孝陵已是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内还有40多处国家级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类文物古迹遗存200多处,构成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体系。尤其是自六朝直至明清、民国以来,这一地区保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最本质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自然和环境方面,中山陵景区拥有森林面积3.2万亩,古树名木共113科600多种,森林覆盖率高达80%;山体区域内拥有10大水系、15处湖泊,并建成了10000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当然,与国内已经成功入选世界“双遗产”的黄山、武夷山等处相比,中山陵景区没有雄伟的名山大川、奇峰异石。但中山陵景区处于南京主城区,容易受到现代化建设的影响,目前自然环境保护得这么好,充分说明了当地政府和市民对文化和自然保护的重视。据了解,目前申报的文本已做好。

  成“热门景点”对申报会有弱化

  “科学研究始终是世界遗产工作的基础,遗产的历史沿革、历史规律和历史人物,以及事件、科学、艺术、工艺等等”,相关专家说,在评审中,备选的遗产要有“突出和普遍价值”。所以一旦成为热门景点,对“申遗”确实不是一件好事。

  据介绍,管理机构对中山陵“申遗”影响的调查显示,在前往中山陵园的到访者中,并非人人将此举视为纪念、缅怀之行,有相当的到访者权当休闲、消遣之旅,甚至对陵墓里葬的何许人也,墓主的思想、主张以及历史贡献都不甚了了。这种去“天然氧吧”健身的热闹虽然提升了中山陵作为热点景区的旅游人气,但多少弱化了中山陵作为祭奠圣地的文化张力。

  因此,学者们建议:如果能在中山陵的这幅风光大挂历中增添圣地、朝觐乃至追梦的色彩,让到访者除了欣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优秀民国建筑外,还能认知逝者的相关思想与主张,了解这些思想和主张与人类文明共同财富的关系,以及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将会极大程度地提升中山陵在世人心目中的“突出与普遍价值”。

 
 
[ 风景名胜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景名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