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外名胜 » 正文

湖北黄陂木兰区故里变身"绿富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2  

云雾山白鹭

云雾山白鹭

  东襟武湖、西屏双峰、北倚木兰、南枕长江,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黄陂独特的生态人文环境。

  黄陂区从吹响“生态立区”号角,到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再进一步提出“生态优势是美丽黄陂的核心竞争力”……经略既定,宏图大展。该区林业部门通过科学规划、给力创建、精心管护等措施,走活了这盘“生态棋”。

  数据是最有力的说明:黄陂区林地面积104万亩,森林面积占武汉市近一半,覆盖率达46%,拥有3个省级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小区,1个市级湿地保护小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7个4A、3个3A景区;去年,接待游客1007.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23亿元,荣获“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区”称号。

  黄陂是如何破解“生态美”与“百姓富”之间的矛盾的?

  连日来,记者赴前川北上,经长岭、蔡店、姚集、王家河等地探访……一路上青山叠嶂、绿水潺潺,天蓝净透的生态环境无不证明一个事实:这里的山川灵秀、百姓安居,乡村美丽。

  百姓住在“梦里老家”

  绿树成荫,碧草如毯,风拂林海,清新宜人。村落民居点缀青山绿水之间,鸟儿呼朋唤友的叽叽喳喳声与孩子们的嬉戏追逐声融为一体……走进长轩岭街短岭村时,记者不禁被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所吸引。

  18日上午,记者沿盘龙城入前川,驱车一路北上,经长岭、蔡店、姚集、王家河、六指等实地探访,节点相连的园区绿化挺起了黄陂工业的发展脊梁,宽宽厚厚的层层绿带锁住了城镇村湾。所到之处,见百姓在各自的“梦里老家”生活得悠然自得。

  “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改变了我们村民的‘命运’。现在村庄漂亮了,旅游发展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正在茶场上忙碌的村民陈国根笑着告诉记者。

  记者随后走访六指街建民村,这里绿色浸染、鸟鸣啾啾,白鹭不时出没村湾……王家河街章华村几乎家家建园林绿地:红叶石楠、栾树、紫玉兰、樱花、金边黄杨、金森女贞、兰天竹等,形成了苗木绕湾的生态宜居类型。

  高顶村挂网复绿、蔓藤拉网复绿、缓坡造林,修复破损山体105亩,麦冬、紫穗槐、爬墙虎、凌霄花等,形成生态修复类型。

  还有新生村的生态产业型、新华村的苗木基地型、东风村的乡村休闲型,刘咀村的改建结合型,绿色示范乡村各具情态,精彩纷呈。

  昨日,黄陂区林业局刘中义局长受访时介绍:“我们秉承‘生态至上、彰显特色’的理念,通过典型引导产生示范效应,推动着全区绿色示范乡村建设向纵深开展。让黄陂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村更美、民更富。”

  生态规划登高望远

  生态建设,林业是主战场。

  黄陂区紧抓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机遇,高起点编制了《黄陂区生态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黄陂区生态示范区实施意见》,规划了八项重点工程(即绿色示范乡村建设、造林工程、景观林改造、破损山体复绿、绿色通道、主城区绿化、街乡集镇绿化和城郊重点公园绿化),还细化制定了《黄陂区创建省级林业生态示范区实施意见》和《黄陂区2014年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指导意见》,实施“四边”绿化(即村边、路边、水边和田边)。同时,该区人大将《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列为2014年一号议案办理。

  黄陂区委书记胡洪春说,绿色决定生死,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是百年大计,全区上下要树立“无绿不美”的价值观,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要把黄陂建成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的天然氧吧,让黄陂成为武汉千万市民享受慢生活的“后花园”。

  按照“乡村绿化政府扶持,基地造林市场为主”的思路,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区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绿色示范乡村建设给予奖补;对绿色建设评定优秀的绿色示范村每个奖励60~100万元;对绿化建设合格的绿色示范村每个奖励20~30万元。

  今年打造环木兰景群及岱黄、川龙、巨龙路等主干道绿色通道,完成800亩破损山体复绿任务。截至目前,通过整合水利、农业、林业、城管等项目资金,实现全区绿色通道绿化覆盖率达97%,村庄林木绿化覆盖率达25%,农田林网绿化率达90%以上,宜林滩涂绿化率92%,水土流失生物治理率达95%以上,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29.52%,绿地率16.0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8平方米。

 
 
[ 风景名胜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景名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