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遗产 » 正文

面对遗产:首要之职是保护而不是生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2  

  据12日的晚报报道,大运河成了世界遗产,沿线的城市房价会不会跟着涨?各相关文物点会不会成为旅游景点,而景点的门票会不会也随之涨价?这些是不少市民获悉大运河申遗成功后首先想到的问题。11日下午,由嘉兴市文化局牵头,市建委、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局等多个部门的代表会聚一堂,同时邀请省市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起,召开了大运河保护工作座谈会。与会专家认为,运河成为世界遗产是运河保护的新起点,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研究,想好各项对策和措施,再对运河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n秦时月

  自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大运河已经成为中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流经的各个省、市无不欢欣自豪,筹划着今后的开发保护工作。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面对世界遗产,首要的不是生财,而是保护。

  世界遗产国际公约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身份定位是“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合作予以保护”。而对保护之责又有明确规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该国将为此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予以保护。”很明显,一旦确定为世界遗产后,所在国的最大责任就是“保护、保存、展示和遗传后代”。这里的核心任务是保护、保存,终极目的是遗传后代,使其最大限度地延长寿命,世世代代传下去,使后人也能享受到古代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带来的福泽。用这样的理念和境界来审视,今天,我们不少人当听说大运河成了世界遗产后,马上想到沿线的房价和景点门票会不会涨这样超现实的问题,是不是会感到太过功利浅薄?是不是会感到与市场经济太过接轨而与国际文化太过脱轨?

  还是回到保护遗产的问题上来。中国古运河总长1794公里,但现在通航里程只有883公里,有多少河道需要疏浚?有多少河堤需要加固?在流经的各个省、市,又有多少古桥梁、古建筑等亟待修葺、保护?还有多少自然景观、自然区域、自然地理结构等需要考证、规划,作出长远保护、保存的计划?

  总之,我们需要的是大量投入、精心呵护,把这只“鸡”养壮养肥养美,而不是迫不及待地从“鸡”的屁股里去抠出“蛋”来自肥,当然,更不能杀“鸡”取“卵”,做对不起后人的事!

 
 
[ 风景名胜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景名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