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治涛 张慧明
在蔚县大南山山脚下,有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村庄上宫村。上宫村,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根据地,传承着古老的历史文化。
上宫村西南不足八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的石门峪。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杨成武司令员率领的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就从这个峪口进入蔚县。年长的村民常念叨往事。那时候,敌人白天进山搜索游击队,游击队员夜里从峪口下山活动。
1946年秋天的一个早晨,蔚县大南山八路军游击队负责人赵庭宣和通讯员来到上宫村堡垒房郭立刚家,郭妻蔡氏做早饭招待游击队员。老百姓们深知游击队员的辛苦,都很关心他们。正在吃饭时,负责放哨的人传来消息,说有两个骑马的带着人进了村。蔡氏意识到又是暖泉忠效的自卫团进村,便赶快把赵庭宣二人藏到南堡院子的地窖里。当自卫团长忠效等人进院,饭桌上只坐了一老一少正在吃饭。
忠效指问炕上吃饭的一老一少是什么人。蔡氏说,这是家里有事请来帮忙的人。忠效不信,用枪托砸了蔡氏的腰背,命手下人搜遍了院子的每个角落,什么也没发现。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忠效下令点火烧房,心想着让游击队员自动走出来。这时,蔡氏走到忠效面前说:忠团长慢来,烧房可以,先得问问我叔公郭义堂。忠效反问与郭义堂有什么关系,蔡氏说这是郭家的祖业。忠效听后带人扭头便走。
再说郭义堂,是当年地方绅士,表面上与暖泉的国民党中统察南站站长张宝真密切来往,并配合溃退到蔚县的东北军剿匪,暗地里极力帮助南山游击队搜集敌人情报,筹集给养。有了郭义堂的威望,兵匪地痞很少到上宫村骚扰,忠效平时见到郭义堂会赶快下马称呼三叔。当听到蔡氏说这是郭义堂家族的祖业,只好转身而去。
郭义堂虽然与国民党来往,实际上看到了共产党的未来,因此不愿让后代与国民党接触。1940年,他让16岁的儿子郭立洲到张家口学生意。郭立洲在生意场上接触各方面人,1943年受地下党支部书记介绍,积极为共产党搜集敌伪情报,曾以劳工身份深入张家口宁远飞机场搜集敌人情报。抗战胜利后,他配合共产党地方党组织为八路军筹集给养,并见到了八路军司令员吴广义。当傅作义部队从馁远向张家口进犯之际,八路军战略撤退,他提出要跟随部队走的要求,司令员吴广义让他留下继续搜集情报。区长也说你为党做了很多工作,是党的干部,我们继续各自的工作,迎接解放的那天到来。
1948年,杨成武将军的部队又到了上宫村,六分区司令部驻进了郭家大院。院落外院的大门两旁,两个岗哨昼夜值班站岗。大门上方曾悬挂咸丰二年御赐郭士魁进士匾。据说,当时杨成武将军在鳞次栉比的古老建筑中,访得一位清末秀才郭青堂 (被尊称为“亮”先生)。将军与郭青堂边下棋边纵论古今。郭青堂对将军说,老朽有一子在张家口“得月斋”学徒被国军抓了壮丁,张家口被攻下后,希望将军让部下查询,让他回到贵军效力。张家口解放后,将军找到了秀才的儿子,并编入直属部下。郭义堂当年居住的郭家北大院———三套连环院,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至今保存完好。中院曾经是大南山抗日游击队的落脚点。村里的老人们说,杨成武将军部队的“警卫”们也住过这里。
在战争年代,村里有许多参战人员和支前民工。最为传奇的是北堡郑文礼,他加入了冯玉祥将军的张家口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参加了收复张北、沽源、康保和多伦之战,参加过喜峰口抗战、卢沟桥战斗和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淞沪会战等上百次战斗,八年抗战转战万里,是陈明仁将军的部队某师电台台长,1949年随陈明仁将军参加湖南起义。
现年86岁的郭立全,居住在秀才郭青堂院落的对门。他在参加解放太原激烈的巷战时,为掩护战友踢开敌人的手榴弹而炸伤左腿。1950年10月入朝参战。1953年回国后复员,至今还保存着一块从美军手中缴获的草绿色军用毛毯。冯锦章,曾冒着生命危险,赶着驮着小米的毛驴,送往炮火纷飞的新保安战场。有更多的人,白天应付日伪军、国民党自卫团、还乡团,夜里迎送下山搜集情报、筹粮筹物的游击队。解放后,村里光退役军人就有几十位。
1969年,上宫村来了一批劳动改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人。其中有兵工专家吴运铎、德国留学归来的王永锋,还有许多专家和共和国开国将校军官。质朴的上宫村村民在那个年代,为他们腾出房屋,打扫干净,为他们提供住宿。在日常生活当中,村民为他们提供尽量多的蔬菜和土特产食品。久而久之,这些被“专政”的对象与村民们结下了鱼水深清。“文革”结束后,他们带着后代每年到上宫村看望老房东。至今,他们的后代还经常带着他们父母的嘱托来村里看看。
如今的上宫村,以崭新的面貌彰显着村民们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越来越多。每年春节都有游艺活动,正月社火尤为热闹。从正月初一到十五,表演着烟花、树花、高跷、背阁、扛阁、晃荡,还有舞狮子、舞活马等各种民俗活动。堡墙登山楼下的两座灯棚,摆着数百个酒盅大的灯盏,灯盏内盛满麻油,棉花搓成灯芯,正月十四到十六,每天夜晚灯盏点明,灯火闪耀,“五谷丰登”、“国太平安”等字样,象征着百姓祈求的心愿。
往事如烟。古老的上宫村逾越了千年沧桑。人们不会忘记炮火硝烟的年代,特别的珍爱现在的和平,要把光荣传统继续发扬,民族精神要世代相传。
[责任编辑:王春亮]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