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雕工精美、古色古香的鸡翅木落地罩表面,较为均匀地布满了一个个“小白点”,技术人员正手持一台高精度仪器进行扫描,连在数据线一端的笔记本电脑屏上,扫描到的落地罩不同部位的数据在不停地变化……这是记者昨天在耦园山水间看到的一幕。市世界遗产古典园林监管中心主任薛志坚在现场介绍,目前,苏州9座世界遗产园林的建筑物三维激光扫描已基本完成,“工人是在用精度达到50微米的激光扫描仪,对园林遗产进行三维数据采集,用高科技手段捕捉每一个‘基因’,为保护和修复工程采集基础数据”。
测绘人员正手持扫描仪进行数据采集
记者获悉,2009年,精度达50微米的激光扫描仪开始用于采集遗产园林的三维数据。截至目前,9座遗产园林内的建筑物已基本完成扫描和采集。接下来,将对遗产园林包括家具、字画、碑刻、书条石、古树名木等在内的数据进行采集和输入。
记者在耦园山水间施工现场看到,这座鸡翅木落地罩高5米多、宽近3米,上面雕有松竹梅“岁寒三友”的图案。虽每年进行保养和维修,但由于年代久远,或折断、或脱漆、或出现裂缝等的局部不少。测绘工程师张谊新指着落地罩上一片“竹叶”举例说,“这片竹叶曾断落、遗失,工人维修时补上了半片,大小形状虽无异样,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后补的叶子的纹理,和原先的半片完全不相吻合,一看就是后来补上去的,有违遗产价值原真性的保护理念。”
张谊新指着落地罩上的“小白点”告诉记者,这些发光的“小白点”其实用来确定扫描座标的,叫做“目标点”,直径8毫米,点与点的间距在60-150毫米。他说,要根据扫描对象的特征布点,不能太规则,要有错位,特征多的地方贴点间距稍微小点,特征少的地方点间距稍微大点。
记者看到,连接手持扫描仪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有“定位标点细节”、“表面细节”、“面片细节”三块数据。张谊新说,“通过三维扫描,收集落地罩的每一个基因。有了这些数据,维修时对落地罩上竹节的缝隙大小、梅花瓣的形状等都能精确把握,就不会出现类似前述的竹叶纹理不相吻合的情况了”。
薛志坚说,随着遗产园林本体“基因”采集的全面完成,古典园林将留存一个原汁原味的“基础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