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景名胜区 » 正文

评论:景区监管不能止于摘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2  

  国家旅游局近日作出决定,对严重不达标的五家5A级景区进行处理,长沙市橘子洲和重庆市神龙峡两家景区被摘牌,福建省武夷山等3家景区受到严重警告。一年之内,全国12家5A级景区被摘牌或责令整改,反映出A级景区退出机制的常态化。

  A级景区是各地发展旅游业的主要载体,特别是质量等级最高的5A级景区,是吸引八方游客的金字招牌。在创建、申报这块金字招牌时,地方政府和景区都会下力气完善软硬件设施;然而,拿到手后,不少地方往往忙着四处宣传、上调门票价格,管理和服务却没有同步升级,对存在的问题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去年以来,国家旅游局严格监管,推动A级景区退出机制常态化,正是治疗“重申报、轻维护”之病的良方。然而,景区监管不能止于摘牌。

  整改不能走过场。国家旅游局责令受到严重警告的3家5A级景区,要在6个月内整改到位。如何整改?既有方法问题,更是态度问题。笔者建议以开放式态度整改,认真听取和采纳游客意见;复核验收时,除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外,还可邀请游客参与检查验收,请游客打分评议。

  日常监管要常态化。规范景区管理和旅游市场秩序不能只靠“运动式”整治,而要强化日常监管。这既包括对景区自身的常态监管,如随意上调门票价格、旅游厕所建设不达标、旅游安全存在隐患、卫生环境差、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也包括对在景区内部或周边发生的“天价餐”“假导游”“黑司机”等欺客宰客乱象的有效治理。当然,这些乱象涉及到旅游、物价、工商、公安等部门,仅靠景区自身或者旅游监管部门是难以解决的,成立综合性的旅游执法部门,协力规范整治旅游市场非常有必要。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传统的景区旅游发展模式,主要靠售卖门票盈利,由此引发变相涨价、节假日人满为患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推动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既必要又紧迫。全域规划、全域施策、全域建设,游客既看风景也看风情,在“吃住行游购娱”上愿意花钱、舍得花钱……当全域旅游的综合效应逐步显现时,景区的门票依赖症也将有效治愈。

 
 
[ 风景名胜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景名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