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39.5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河流、湖泊、沼泽和冰川等,它们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作为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是中国与东南亚的江河之源、数亿人口的生命之源,是中国的生态安全屏障。
2015年12月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这次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是由发改委牵头,能不能从地方试点倒推顶层设计?从国家立法的层面来严格规划国家公园各个不同功能区的用途?能不能推动国家建立新型盈利模式,是不是能取消门票?实现多方共赢,让原住民致富?也有专家提出,如果调整过大、折腾过多,数十年保护成果可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数十年历练的保护管理队伍可能四分五裂。记者采访多位专家认为,这主要还要看地方实践的决心。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公园也再一次成为参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国家公园不是城市公园,也不完全是保护区或风景区,而是以保护为主,兼顾教育科研,以及为公众提供有限制的休憩游览场所。我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地方挂牌“国家公园”,仍然沿袭现有其他类遗产地管理体系的体制机制,保护、服务、经营等遗产地管理的共性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而这些难题,单靠部门或机构间的协调是无法解决的,必须通过立法来明确。
●全国政协委员解振华:中国的国家公园或者自然保护区和美国国家公园有什么不同?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是管理上肯定有不同。据我了解方案正在进一步制定当中,是不是允许人进去,可能按照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要求,核心区绝对禁止任何人为活动的,缓冲区可以搞一些与科研有关的活动,最外围区域可以搞一些不损害环境的活动,是按照三个圈来管理。美国的国家公园大体也是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