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景名胜区 » 正文

国家旅游局:中国将转变景点主导的旅游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16  

  未来一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将不再以“景点”为建设中心,而是将整个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

  27岁的Seth Griffin是一名来自美国的游客。受中国的历史、文化、美景的吸引,他在过去的几年里游历了许多城市,包括北京、西安和厦门等旅游胜地。但最令他不解的是,他原本以为来中国会感受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和悠久的历史感,全都变了样。

  “现在的中国景区有太多的人造景点,太多的纪念品商店,经常会让我以为到了商场,而不是一处风景名胜。”

  这一点,中国游客应该也认同。经常是搭进去大把的时间和金钱,看到的是一堆莫明其妙的“人造景点”,真正的景点却始终难见其“庐山真面目”。

  “在我国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发展旅游,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这种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景点旅游模式,”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说。“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显著成绩。几代旅游人为之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作出了宝贵贡献。”

  然而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现在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李金早强调。

  何谓“全域旅游”?

  李金早介绍说,过去我们居民建房子,没有考虑到旅游景观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搞景区开发,也没有考虑到当地居民的需求。

  再比如,在景点旅游模式下,水利建设只是考虑防洪、排涝、抗旱,基本上不会顾及旅游用途与需求。

  “在景点旅游的模式下,封闭的景点景区建设、经营与社会是割裂的、孤立的,有的甚至是冲突的,造成景点内外‘两重天’。而全域旅游就是要改变这种‘两重天’的格局,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实现景区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李金早补充说。

  “八大转变”

  李金早在报告中强调,要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具体要实现八大转变:

  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现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例如,要从景点景区和城市的旅游厕所革命拓展为景点景区内外、城乡一体推进的全面厕所革命。

  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要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性投资开发的景区门票价格也要限高,坚决遏制景区门票上涨过快势头,打击乱涨价和价格欺诈行为,改变我国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局面。

  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导游执业的自由化和法制化。

  四是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

  五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

  七是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

  八是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国际交流合作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 风景名胜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景名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