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发展论坛在郑州会展中心举办,该论坛作为2018中国(郑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的分论坛,以“数字时代的信用体系进化”为主题。同时,“诚信建设万里行(郑州站)”活动在论坛启动。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文生、国家发改委财金司郭文波、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史占勇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与会信用领域专家发表了主旨演讲。
刘文生在致辞中指出,河南省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目前已归集各类信用数据近30亿条,“双公示”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工作位居全国前列。
史占勇指出,郑州市自创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以来,积极健全联合奖惩机制、推进信用便民惠企、发展信用产业,夯实了信用体系建设根基,郑州市2017年、2018年在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连续获得“全国城市信用工作创新奖”和“守信激励创新奖”。
论坛上,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处长汪育明发表了题为《智慧城市与智慧信用》的演讲。汪育明说,智慧城市呼唤智慧信用,智慧城市必然提出智慧信用需求,同时为智慧信用建设提供了现实场景,智慧城市设计及建设应嵌入智慧信用因子。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信用管理学科带头人吴晶妹就大数据下的信用资产价值实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她建议,在信用价值实现上,市场应该起到决定性作用;金融征信体系应当坚持共享和开放;公共信用信息体系应当突出公共性应用;市场信用体系应当突出放开交易与服务市场;要切实鼓励服务机构与社会组织发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王伟教授发表了题为《信用立法的逻辑、理念与进路》的演讲,分析了我国当前信用立法的重点和难点。王伟认为,信用建设所需的外部法治环境已基本形成,专门信用法缺失严重制约着信用建设实践。
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副总裁匡乐成以《信用建设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为题发表演讲。匡乐成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为各部门各地区推动信用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信用建设是优化城市治理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新华信用”依托新华社的优势,对城市信用建设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
此外,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殷小军介绍了“信用+”等在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及南京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经验;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信用行业技术总监肖中东以“互联网+”“微服务”“大数据”为关键词,介绍了新技术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论坛由郑州市政府主办,新华信用和榕基软件承办。来自全国和河南省各地社会信用建设负责人、专家学者近400人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