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和闸北“撤二建一”,对上海的区域协调发展有何利好?二孩政策放开了,上海的配套条件跟得上吗?生态用地的“只增不减”与工业用地的“只减不增”,进展如何?11日举行的以“协调发展”为主题的市政府新闻通气会都给出了初步答案。
继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表示,闸北区、静安区的“撤二建一”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配置,推动苏州河以南地区的优质资源向北辐射。另外,原闸北区已在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因此,“1+1”的体量势必要大于“2”。据透露,2014年,“南四区”(黄浦、徐汇、原静安、长宁)的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北四区”(杨浦、虹口、原闸北、普陀)的1.53倍,其中最高的黄浦区是最低的虹口区的2.08倍。新静安区的诞生将有利于中心城区发展更加均衡协调。
此外,郊区发展也呈现“冷热不均”。2014年,闵行、宝山、嘉定、松江四区的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金山、青浦、奉贤、崇明四区县的2.08倍,其中最高的闵行是最低的崇明的4.14倍。从收入来看,2014年,上海城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710元、21192元,收入差高于北京、天津等地。
周国平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继续落实“三倾斜一深化”等一系列举措。去年,市委将《推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重点调研课题,计划推出一个主文件和21项配套性政策文件,年底前全部出台。
市规土局副局长徐毅松表示,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将聚焦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视角,围绕2040年建设综合性全球城市定位,提出按照“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目标全面优化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村庄”的城乡体系。在规划重点上,聚焦城市发展短板,总体围绕四个突出的规划导向,有七个方面的初步考虑,分别是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转变土地使用方式,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生态优先发展,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提升交通枢纽能级,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城市安全保障,维护城市安全运行;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力提升城市品质;聚焦重点地区建设,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发展动力。
确保“生态用地只增不减”
“十二五”期间,上海将新增机构养老床位2.5万张、基础教育校舍面积369万平方米。结合最近国家出台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市发改委总经济师秦丽萍表示,教育、卫生等财政投入都会随之调整,目前亟需作出准确预期和测算,来指导下一步任务的推进。上海的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将从现在的九大领域80个服务项目扩大到99个服务项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入学高峰,提前布局为老服务和基础教育设施。
土地利用结构方面也在向公益民生类项目倾斜。徐毅松表示,2011年-2014年,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比“十一五”期间下降16%,尤其是2014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增量递减”力度,年度新增用地从原来的50平方公里以上降至目前的30平方公里以下,大幅缩减了工业用地面积,置换为公共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2014年单位建设用地GDP比2010年提高了27%。
与之相对,上海严守生态安全底线,确保“生态用地只增不减”。“十三五”时期,要基本形成以生态保育区、生态走廊、生态间隔带等生态战略保障空间为基底,以双环绿带、生态间隔带为锚固,以楔形绿地和大型公园为主体的市域环形放射状的生态空间格局,完成浦东合庆、青浦练塘、金山朱泾等11个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1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河面率不低于10.1%,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78%。
在航空方面,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将于年内开工,计划2019年建成投运,第五跑道工程预计2017年建成投运。内河航道方面,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大治河西枢纽新建二线船闸等工程正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