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建设 » 正文

城市建设要结合生态美学理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22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和美学结合而生的一门交叉学科,生态学注重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美学注重研究审美和艺术哲学,生态美学将生态与美放在一起让我们在关系中求美求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都存在生态法则,生态美学倡导我们遵循这些法则。

  郑东新区是城市建设结合“生态美学”理念的范例。

  郑东新区规划方案曾在世界建筑师联盟年会上荣获中国首个“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9月25日,李克强总理考察郑东新区时漫步如意湖畔,称赞东区是郑州最美的地方。

  郑东新区在生态建设上实践的设计理念是:建设“生态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生态城市”的理念将城市建筑与自然生态紧密结合,注重园林景观规划,着重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将龙湖生态圈与嵩山生态圈、黄河生态圈紧密相连,将湖泊、河渠、道路的绿化融为一体。“共生”思想倡导生命和物质的多元共生,相互关联,没有中心也没有谁主导谁,运用在郑东新区的建设中就体现在老城与新城、传统与现代、市民与自然、青年与老人、经济与文化、城市与生命各个方面的共生,整个新城区呈“根茎”结构发展,“根茎”结构的优势在于城市可以“蔓延”,可以随着人口和社区规模的扩大而扩大,城市始终在动态地发展。目前郑东新区CBD在空间结构上呈现簇团式结构,每个簇团是个小整体,有相对独立的循环系统,每个簇团的设施中心沿环形公路布置,各个簇团又组成大城市,这种城建模式将“共生”的理念付诸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建设。“新陈代谢城市”依据的是黑川纪章与川添登、菊竹清等人1960年提出的“新陈代谢论”,“新陈代谢论”与以往的机器论相对,寻求对传统机器原理时代建筑观念的变革,主张建筑的可持续性,“新陈代谢城市”的理念就是将新陈代谢的再生过程放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例如公共设施等建筑物可以随发展需求而适当变动,园林绿地的规划则考虑生态的可持续运转。黑川纪章在城市规划上不赞同传统机器时代过度重视经济和科技发展,而是偏向与生态学、环境学、生命系统、生物学相关的理念,尤其提倡城市应具有水的灵动性,正是这种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对“诗意地栖居”的向往才使他的规划风格适应时代的需求,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目前,郑东新区正在一步步实现“最初的梦想”,在城市的生态建设上为全省树立了好榜样,现如今,东区绿化面积已近2500万平方米,人工湖、运河、城市公园、小游园等绿地交相呼应,人工湿地景观逐步实现生物多样性,龙子湖区水体运行方案和土地利用情况也颇为乐观,生生不息的绿色为新区增添了柔和与活力。

  郑东新区的实践证明:生态美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城市建设与其息息相关。怎样将生态美学更好地运用于城市建设中?笔者有三点建议:

  (一)防止“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在城市建设中过度泛滥。“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在哲学思想史上根深蒂固,当代城市建设者应警惕“人类中心主义”的过分蔓延。如今,我们已切身感受到环境破坏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多人已转变传统人类中心的观念,正在为生态文明的实现而努力,这一良好势头应该得到发展。

  (二)在细节处见城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应重“细行”,尤其在生态建设方面更是如此。有的城市建设施工时“简单粗暴”,只顾尽快完工不注意建筑污染物的处理也不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甚至随意占用道路。这些现象虽然是城市施工的细节问题,但细节处可见城市建设者的环境意识。

  (三)城市建设者应学点生态美学知识。城市建设者担负着建设美丽城市的重任,学点生态美学知识对城市建设者践行生态美学理念大有裨益。我国的生态美学根本上属于一种存在论美学,它与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的命题一致。“诗意地栖居”是市民的美好愿望,同样作为市民的城市规划和建造者在双重身份下更希望有一方幸福之地可栖居,悠然栖居于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生存状态和真切向往,“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每个市民都是城市建设的一份子,且都有对家的“诗意”的向往,为了守护共同的城市家园,我们应该多学点生态美学知识,从理念上扭转传统的利益导向观,为自己和家人增添一份自然的情怀。

  (作者系文艺美学、生态美学博士)

 
 
 
[ 园林城市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