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九州之一。青州城西南,群山环抱;城中,南阳河、北阳河穿流而过;城东,弥河蜿蜒北流,城市沿河而建、市民傍山而居,水绿相依、山城相伴,构成一幅山水城和谐相映的美丽画卷。
云门山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城市建设开始进入更加“精耕细作”的时代,进入一个产业、城市与人的生活无限融合的时代。当城市发展进入到这个时代,品质将成为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所在,谁更重视城市品质、环境的打造,谁就是赢家。
近年来,青州市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要求,坚持“务实、高效、精细、一流”的工作标准,以转调创为动力,着力增强城市载体功能,强化城市文明管理,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把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生态立市、经济强市,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绿色的现代都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在打造宜居宜业文明宜游新青州道路上阔步前行,谱写了城市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让这座名郡古城更加熠熠生辉。
夯实生态底色 扮靓人居环境
“以青为色、以古为蕴、以水为魂”是青州的城建理念。走进青州,满目苍翠,满眼绿色,无处不在的勃勃生机,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绿色,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美丽容颜,成为青州的城市底色。
2010年,青州编制完成《青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对中心城区各类用地进行控制性和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完善,编制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以及城市绿地、水系环境、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科学指导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先后投资100多亿元,实施了河流治理工程、中心城区生态圈工程、大气污染治理等生态城市建设八大工程、近百个项目,“两城六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完善。
范公亭
持续开展“森林城市”建设行动,大力实施“增绿增色、拆墙透绿、黄土不露天”为主题的绿化工程。建成云门山森林公园、东夷文化标志园、马驿山遗址公园以及宝通街等一大批园林景观、林荫大道,新建街头公园38处,完成裸露土地绿化118万平方米,实现了由景观绿化向生态绿化、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春季绿化向四季绿化的转变,“一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城市绿化特色进一步彰显。截至目前,青州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4.9%,城市绿地率43.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72平方米,城市公园绿化服务半径覆盖率90.4%。
在植树添绿的同时,青州举全市之力,组织开展“三八六”环保攻坚行动,强力推进河道生态修复、消灭污水直排、防治城市扬尘污染等八大战役,城市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2015年,城区空气质量AQI≤100的天数331天,城区噪声平均值为51.8分贝,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城区内无IV类以下水体。
突出水环境治理,先后对流经中心城区的南阳河、北阳河、弥河等河流进行综合治理。经过整治,如今的南阳河碧波荡漾,绿树成荫,成为一条生态之河、人文景观之河,先后被评为3A级国家旅游景区、省水利风景区、省湿地公园、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北阳河治理突出环境保护和景观性,利用桥、坝、涵等串起景观节点,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弥河治理突出以自然、生态、文化、水韵为主线,由南向北依次形成“花都湖、巨弥滩、黄楼湾、弥水园”四大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天鹅、野鸭、白鹭等众多野生鸟类在此觅食嬉戏、繁衍生息。先后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3A级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
强化基础根脉 激发载体活力
走在青州大街上,仿佛进入了一幅优雅绚丽的古城画卷,又似进入了一座现代化都市新城。碧波贯城城如画,优美的城市环境让人陶醉,看到这些,你才能深深体会到,这座城市正在变得更美好。
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青州制定了打造“两城六区”战略规划,一座具有“古青”特色魅力城市发展框架基本形成,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先后规划建设了花博会会展中心、新广电中心、云门剧院、益王府路立交桥、新火车客运站等一批城市功能性基础建设项目。市区主要道路、公园、景区、公共建筑等公共场所均设有无障碍设施。同时,对城区便民市场进行改造提升,新建、改造14处配套完善、管理规范的便民市场。2016年,在中心城区推行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目前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已开工,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顺利推进。《青州市综合交通规划》《青州市城市步道和自行车道专项规划》《青州市老城区停车规划》《青州市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等有序落实,基本实现人行道、自行车和机动车道路的分离,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6.7%;城市绿道近400公里,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40%,市民交通出行更加便捷、安全、环保。2014年6月,绿道网络被住建部评为第三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并通过验收。
城市公用服务事业发展迅速,先后修编完成城市供热、供水、排水、供气及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城市管网配套工程建设管理日渐完善。编制《青州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规划在新城区、各园区、成片开发区域道路建设中同步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逐步推开,目前已完成新城区地下综合管廊1.6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3家,污水处理率达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垃圾处理设施达到无害化Ⅰ级。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水质合格率均达到100%,城市燃气普及率100%。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现全覆盖。
市区体育场、体育馆、健身广场等公共体育设施日益完善,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0.62平方米,人均拥有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0.80平方米。加强城市应急系统建设,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完善,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完好率100%,城市人均固定避难场所面积达到3.20平方米。
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出台《青州市城市管理暂行办法》,成立全域精细化管理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监督考核,深入整合各有关部门公共资源,建设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平台,城市数字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网格化、精细化和全覆盖,城市管理高效有序。
街道风景
绿色循环经济 可持续性发展
“十二五”期间,青州市生产总值由402.3亿元增加到578.8亿元,年均增长10.6%。坚持重点突破工业不动摇,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攻方向,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15年,青州市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中位于67位。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青州市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全面加快城市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处理等民生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步伐,社会事业和节能减排有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比重占5.75%,提倡建设低碳示范社区,节能建筑比例47.8%。率先在省内推动供热分户计量、强制推行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地源热泵新技术等为内容的“6+X”建设模式,规划建设12个低碳示范社区,首批4个低碳示范社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强制推广绿色建筑,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86.8%,新建建筑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为23.4%;推广绿色建材使用和装配式住宅技术,绿色建材使用比例占40.8%。
实行供热计量收费改革,加快推进供热设施节能改造和分户计量工作,2015—2016年采暖季,城区具备计量收费条件的183.51万平方米住宅全部实行了供热计量收费,计量收费比例为30.08%,提高了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率。
目前,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1.5%,城市再生水利用率35.8%,万元生产总值(GDP)用水量29.34立方米(含农业生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17万元,单位GDP能耗0.78吨标准煤/万元。
交通是文明之舟、经济之脉。从2012年起,青州大力推广绿色交通,先后购置电动公交车辆300台,更换天然气公交车106辆,燃油公交车全面停运;配置公共自行车1万辆,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528个,解决了公共交通最后500米难题,绿色交通理念已深入人心。
宜居家园
民生服务起笔 绘就幸福家园
社会和谐,民生先行。从群众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集聚人心和力量,才能积小胜为大胜。青州把保障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总抓手,推进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出台《青州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青州市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意见,全面建立起以廉租房、货币补贴为主导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性住房实现了对低保家庭的全覆盖。出台《青州市城市社区“四全一特”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围绕“打造功能配套齐全、生活服务周全、基础设施安全、治理机制健全和特色优势鲜明”的四全一特目标,扎实做好居民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逐步推广住宅的街区化规划建设,完善社区各类配套设施,强化物业管理,形成15分钟步行距离内的便捷服务圈。“十二五”期间,先后投资10.5亿元,完成16个旧小区征收安置,1.2万多居民直接受益,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提升。
2013年、2014年、2015年市区计划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分别为2360户、2700户、1105户,实际开工2360户、2700户、1105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完成率100%
青州市政府连续4年承诺,每年为群众做好10件改善民生的实事,内容包括街巷整治、城乡环卫一体化、老旧小区改造等多个方面,民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2013年,率先启动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研究出台《青州市老旧住宅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5年行动,强化财政扶持,确保顺利推进。投资8142万元,先后完成财政局宿舍等96个住宅小区的133个水电暖气改造项目,敷设水气暖管道93000多米,恢复路面16000多平方米,青州的做法走在潍坊各县市的前列。
建立完善的外来务工人员公共租赁住房、教育、就业创业、医疗、社保、救助等保障政策和服务体系,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111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低保平均标准为每月480元;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立贫困学生资助救助体系和校园安全长效机制。
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被确定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10分钟就医圈。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出台了优待老年人规定,对老年人乘坐公交车、就医和低保等多个方面予以优惠。
目前,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91.91%,城镇登记失业率3.2%,万人拥有卫生服务中心数量10.6个,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49.7张,市区百名老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3.1张。
鸟语花香
弘扬文化精粹 提升城市品位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存众多、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古城格局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为城市增添了无穷魅力。
历史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投资10多亿元,对云驼风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等进行保护性提升,重点对偶园片区进行了立面修复和配套管网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业态逐步提升,成为展示青州城市文化品牌的窗口。编制《青州城市风貌专项规划》,把青州城市风貌特色定位为“东方花都、文化青州、生态名城”。启动以古城建设为中心的5A级景区的创建活动,并顺利通过初验,“青州古城游”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旅游品牌。
文化产业发展有序推进,云门山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中晨(青州)书画艺术城等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成功举办三届“翰墨青州·中国书画年会”。成立14个农民画协会和17个农民画培训场所,建成农民画画院和交易市场,铸就了青州全国重要的书画交易收藏中心的地位。目前,青州人均拥有公益性文化娱乐设施用地0.8006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图书数量25524册。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政府买服务的形式,开展送戏下乡、非遗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广大城乡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常年不断线”的可喜局面。
城市,让人类生活更美好。一个个项目关乎城市品质,一桩桩实事立足全市民生,一群群人们正挽起臂膀挥汗青州,改变着城市的面貌,提升着城市的品质,一切如此和谐美好。
南阳桥畔
如今的青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人民更幸福!
勤劳智慧的青州人民,正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信心满怀地共建美好家园。
青州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