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建设 » 正文

国家中心城市 靠“抢”就能得到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26  

  继自贸区之后,“国家中心城市”成为新一轮政策竞争的焦点。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以及各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被表述为国家中心城市。此外,还有成都、武汉、郑州获得国务院“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在经过了几年的预热后,终于在武汉和郑州进入名单后,进入白热化阶段。虽然最终入选城市的数量尚未可知,但即便按照最多的版本12个来算,除去已经确定的8个,也只剩下4个名额了,但排队的候选城市还有一长串。据不完全统计,沈阳、南京、长沙、杭州、西安、青岛、宁波、厦门都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显然“国家中心城市”不像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游戏,更像是一个十分诱人的政策激励。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争当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人们会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呢?那么,究竟哪些城市入选的机会比较大呢?青岛会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吗?

国家中心城市 靠“抢”就能得到吗?

  国家中心城市争夺战进入白热化

  “国家中心城市”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在2005年,当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建设部(现住建部)委托,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10年)》过程中,首次使用了这个概念,不过当年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

  根据去年媒体的披露,正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将要构建一个“十百千万”的城镇体系,即十个国家中心城市、一百个国家特色城市、一千个中小城市和一万个特色镇。

  这一消息公开后,很多城市都表示要争取进入国家中心城市之列。据不完全统计,沈阳、南京、武汉、长沙、成都、郑州、杭州、西安、青岛、宁波、厦门等都加入了这场竞赛。按照计划,《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应该于2016年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审批。但至今,该规划仍未上报国务院。

  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编制过程中,2016年4月、12月,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发改委上报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在这两份文件中,提出支持成都、武汉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武汉、郑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途径,和此前的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并不一样。这五座城市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文件,是国务院对它们各自城市总体规划的直接批复。

  依据《城乡规划法》规定,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其总体规划必须上报国务院批复。其中,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一般是指计划单列市、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以及国务院认为重要的城市。

  今年两会期间,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国家已陆续定位了多个国家中心城市,下一步还将继续推进,还会产生新的国家中心城市,但具体数量目前还没有确定。

国家中心城市 靠“抢”就能得到吗?

  在当前的国家发展架构和体系中,一个城市,只要戴上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帽子”,“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政策资源和投资倾斜,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投入、交通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文化事业等方面得到优先考虑”;“如果荣膺国家中心城市,势必能带来很多建设项目,经济和交通建设都会大大提速”。

  如此一来,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头不啻一艘正待启航的快达轮船,拿到这一班的船票,当然不是小事一桩。

  国家中心城市靠抢能得到吗?

  为什么要提出国家中心城市?

  据资料显示,中规院在研究中发现,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城市的竞争,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有非常发达的中心城市,这些中心城市的作用往往超出了区域和国土。比如纽约、伦敦、巴黎,它们在国际金融、贸易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球都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中规院的方案中,国家中心城市应该具备五大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

  从这些功能中不难看出,作为塔尖城市的国家中心城市,除了需要具备强劲的综合实力外,还应该能够起到引领、辐射作用。

  如何筛选国家中心城市?

  对于筛选国家中心城市,中规院有一套严格的评价指标体系。有些城市人口规模很大,但地理位置不具中心性;有的地理条件很好,但经济实力不强;有的经济实力很强,但辐射带动作用不够……这些都不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已有8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被认可为国家中心城市,但这种“认可”还只是一种愿景。

  经济实力是一道门槛

  经济实力被认为是竞争国家中心城市的一道门槛。不难发现,参与竞争的这些城市,基本上都位于GDP排行榜的顶端。2017年,中国大陆有12个城市迈入了“万亿GDP”的行列。其中,除了苏州外,其他11个要么已经被赋予了,国家中心城市的称号,要么是入选的大热门。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表示,经济实力虽然不是入选的唯一标准,但却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如果你自身的经济都不行,怎么去带动辐射周边地区?

  除了经济实力外,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也是一些城市竞争的焦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各城市竞相争夺国家中心城市的称号,实际上是一种政策竞争。一旦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发展优势和前景,就得到了国家最高层面的认可,这种认可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品牌,也是一次城市营销的极大成功。

  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面子”还要“里子”

  说了这么多,问题来了,如果按照12个的总数来看,名额还有4个,哪些城市可能成为新的国家中心城市?

  从区位看,目前的国家中心城市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位于东部地区,重庆和成都位于西南内陆,武汉和郑州则填补了中部地区的空缺。

  东北、西北地区还没有城市入围,如此看来,东北地区的城市,比如沈阳,西北地区的城市,比如西安,有可能入围?因为这些城市的规模都比较大;产业基础都比较雄厚;对区域的影响力很大,可以在区域起引领作用。但也有专家看好南京和杭州,包括青岛,因为山东省一个省的人口接近一亿,经济体量也很大,没个国家中心城市好像缺点啥。

  不过,说到底,还要看这些城市是不是区域中心城市,是不是高等级城市群内的核心城市。从这一轮的国家中心城市竞争的激烈性看得出来,中央并不想让国家政策变成简单的“分果果,排排坐”,既要考虑到均衡,也要考虑到一定差异,让国家中心城市真正能“挑大梁”,带动一个区域的整体发展,而不是以往各城市间发展思路雷同,见到利益一哄而上,再搞无序竞争,这也是“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

 
 
[ 园林城市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城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