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部崛起新支撑,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解读《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以国函〔2016〕210号文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1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地区〔2016〕2817号文印发了《规划》。《规划》是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有关精神,由我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东五省人民政府共同编制的。出台并组织实施《规划》,对于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全面理解《规划》编制背景、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推动《规划》组织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就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解读。
一、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具备哪些基础与条件?
中原城市群以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鹤壁市、商丘市、周口市和山西省晋城市、安徽省亳州市为核心发展区,联动辐射中原经济区其他城市。中原城市群地处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陆桥通道与京广通道交汇区域,拥有特大城市郑州和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50%,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产业体系完备,装备制造、智能终端、有色金属、食品等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当前正处于提质升级、加快崛起的关键阶段,具备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条件和优势。从综合实力看,中原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数量突破2200家,人力资源丰富,劳动人口素质持续提升,郑洛新、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引领开放、带动全局的效应日益凸显。从交通区位看,中原城市群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交通条件便利,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郑州等机场可实现与国内外主要枢纽机场的快速联通,“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从自然人文禀赋看,中原城市群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和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平原丘陵山地兼具、以平原为主,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密切,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6处,地上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前列。
当前,中原城市群发展正迎来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国家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制定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为中原城市群深化城际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增强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带动发展的新空间,为中原城市群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大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为中原城市群提升开发开放水平、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中原城市群发展还存在中心城市国际化程度低、城区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数量不多、中小城市现代化水平不高、科技教育发展不均衡、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突出问题,城市间一体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释放新动力、激发新活力,但地区经济走势分化、南北差异加大现象仍然存在。中部地区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突破之地,中原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主要的人口与产业集聚区,在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有利于发挥中原地区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培育形成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二是有利于优化城镇和人口空间布局,保障农业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人口密集的传统农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经验。三是有利于提升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内陆腹地战略支撑。四是有利于优化区域发展空间格局,推动经济增长空间由东向西梯次拓展,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