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建设 » 正文

故乡之变:全域旅游和新型城镇化的共谋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14  

  “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人都有远行的愿望,行走世界,也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变成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

  旅游,也许是最令人身心愉悦,且低碳环保的产业了。春天是适合出游的季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全域旅游”的战略,让整个行业也和这草长莺飞的季节一样躁动起来。

  旅游业涵盖了多个层面,经济和社会价值很大。在今天,旅游业也被视作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力。早在1991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斯林便提出“旅游城镇化”的概念。他指出,旅游城镇是为消费而建立,而非工业产出,因而旅游引导着一种城镇化的新模式。而其所包含发展理念,如产业互动、文化传承、生态宜居等,与目前中国反复提及的新型城镇化,无疑存在高度的耦合。

  马斯林所谓的,能推动城镇化的旅游业,是有标准和门槛的。而李金早所提的“全域旅游”,又将如何与新型城镇化相互激荡呢?

  一个乡村的范本:旅游与新型城镇化

  我的故乡位于大别深处,距离附近最大的城市武汉80多公里,二十年前交通仍相对闭塞。层峦叠嶂之间,散落着星罗棋布的村庄,为适应地形,耕地几乎都挂在半山腰。受制于资源的匮乏,从1990年代开始,青年人开始外出谋生,乡村迅速走向凋敝,只剩下几位老人,迫于无奈而坚守。父母读书的小学因没有足够人数的孩子,后来沦为养猪场。故乡成为三十年快速城镇化中的一个平凡注脚。

  三四年前,变化开始发生。一群热爱户外运动的驴友,发现竟有这么一个山明 水秀,却养在深闺的地方。网上开始有了关于故乡的介绍,前来露营登山的人越来越多。随后,武汉一家颇具实力的旅游公司在实地考察之后,决定投资旅游。这片山水,被包装成“城市后花园”进行营销。2015年景区的门票收入达数百万元。

  故乡悄然发生了变化:为了更方便去景区,新的道路修通,从武汉出发,驱车一小时可达;为自驾游服务的停车场也相继落成;游客增多,有住宿和餐饮的需求,一些在城市积累了财富的人,开始还乡,投资建设起休闲农场和度假山庄;新型的超市也开始出现了;从前被村民抛弃的老宅子,也挂上了历史保护建筑的牌子,吸引游客到村子里来,进而产生消费……

  村民们以采石破坏风景、影响旅游业发展为由,反对当地政府兴高采烈引进的采石厂,甚至闹上了法庭,此外,污染河流的采砂厂也遭到了抵制。这些都是乡政府数年前兴高采烈迎进来的企业。

  在城市里居住近20年的父亲,倦于大城市的污染与拥堵,也发出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感慨,谋划着还乡打理茶园。春节期间,我随父亲回家,回乡的人较往年多了许多,废弃多年的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又重新被拾起,村民微信群里的直播,勾起许多游子的乡愁。

  如果良性地发展,在我可预见的未来,人口会重新向故乡的村落聚集;围绕旅游业的新业态会出现;向城市标准靠拢的医院、学校也可能相继出现;而那些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习俗也会随之复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在被问到什么是“城镇化”的时候说“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就地融合,去大城市化的过程。”他还说道:“对农民来说(城镇化)就意味着骑自行车就能非农就业,不用支付极大的转移成本。”依据温教授的观点,故乡的命运变迁,或成为旅游推动的城镇化的一个注脚。

  1991年,马斯林在对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和阳光沙滩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之后,明确提出了“旅游城镇化”的概念,他指出,旅游城镇是为消费而建立,而非工业产出,因而旅游引导着一种城镇化的新模式。

  在国外,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城市化的都市不在少数,较为典型的有奥兰多、拉斯维加斯等。而在中国,也有阳朔、大理和丽江等地,其城市发展均高度依赖旅游业。

  西方学者研究认为,旅游城镇化主要两种模式:一是顺应当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潮流开发了新的旅游景点;二是生产制造业中心被作为新的旅游景点而得到再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的转型。从这一点看,旅游城镇化与中国所提出的新型城镇化高度耦合,囊括城乡统筹发展,与城市的质量提升。

  就我故乡的例子而言,即是由旅游推动的一种城乡统筹的路径:在大城市周围,打造环城游憩带,形成依托小城镇、旅游区、村落而发展的休闲带。这个地带,是未来田园城市建设中的城市的组成部分,是新型城镇化中最为有特色的部分,是旅游城镇化的重点内容。

 
 
[ 园林城市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城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