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建设 » 正文

广州建设海绵城市 首个试点串起多个“湿地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17  

  广州海绵城市建设的首个试点——天河智慧城不挖人工湖串起多个“湿地泡”

  过去,但凡新城的规划、建设,都少不了开挖面积巨大的人工湖;而今,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作为广州海绵城市建设的首个试点——天河智慧城将如何建设?记者最新获悉,智慧城不会大挖人工湖,而是将区域内数十个天然水塘、水库贯通,并以新塘水库为中心,串连起众多“湿地泡”。既能过滤、净化、蓄存雨水,又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众多休憩游玩、科普健身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天河智慧城开展海绵城市试点

  海绵城市的基本设计理念是“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通过模拟自然过程,使得城市像海绵体一般,有水时积存,无水时释放,通过自然渗透减缓雨水排放速度,过程中水体得到自然净化,从而起到充盈地下水、水资源循环利用、水生态修复等作用。

  广州因背山面海,北部受山洪影响,中南部受西、北江过境洪水、台风和暴潮的侵袭,历来是洪、潮、涝为患之地,同时广州是华南地区降雨量最高的城市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绿地率减少、建筑密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容量面临巨大压力,“水浸街”事件频发。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解决城市建设带来的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问题,广州必须走“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

  去年,广州确定了天河区智慧城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作,通过下沉式绿地、调蓄设施、屋顶绿化等手段,将地表雨水径流降下来,有效避免排水管网压力过大等问题,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海绵城市与深隧建设并不矛盾

  海绵城市更多强调利用自然的手段消纳、利用水体,这与在地下几十米挖掘深层隧道是否矛盾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推行“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解决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等问题。而现在各大城市的排水系统仍是常规的城区排水系统,因此这与建设深隧并不矛盾。建设深隧是解决城区超标准雨水的排放问题,同时还可发挥初雨调蓄,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作用。

  王浩说,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有类似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实践,但那些国家人口少、绿地多,可以有大量的场地空间进行蓄水和消纳;但我国人多地少,必须借助中途末端的综合措施。王浩说:“这点上,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更符合中国国情。日本将城市泄洪系统与雨水地下储存系统相结合,建设了首都圈外围排水工程,东京周边建设了5处单个容积4.2万立方米的储水立坑,最终都排入江户川下面的‘地下神庙’,总储水量67万立方米,具有较大的调蓄能力,相当于我们的正在建设的深隧。”

  王浩表示,大城市建设深隧是一个趋势,“北京正在规划东部和西部两条深隧。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地表太贵,只能让水走地下。东濠涌要做地面排水系统需要16亿元,地下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只要7亿元;西濠涌建地面排水系统要35亿元,建深隧9亿元就够了。”

 
 
[ 园林城市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城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