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1年重点突破,2年基本建成,3年形成示范的思路和节奏,常德正在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5年至2017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机制,逐年分别计划投资80、57、37亿元,重点在36.1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域内,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示范项目,最终要使常德成为全国海绵城市技术培训基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研发的试验中心和南方城市水生植物种库基地。
自然积存 自然渗透 自然净化
2013年12月,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解决城市水的问题,必须适应自然,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2月,国家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全国有130多个城市参加竞争,有34个城市进入初选名单,有22个城市到北京参加竞争性答辩会。
今年3月27日,常德市委书记王群率领常德市申报团队进京参加答辩,最终以总分第7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全国首批16个试点城市。未来3年,常德将因此获得超过12亿元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创造了常德获得国家专项奖补资金的最高记录,而且还将获得省里的资金支持。
“四有”让常德在竞争中胜出
常德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主要得益于常德此前已经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一是有先进的理念。常德是国内最早认可和引入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之一。早在2004年,常德就与德国汉诺威市政府、德国汉诺威水协、荷兰乌特勒支市政府、湖南省住建厅携手合作,向欧盟申请了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环境对话项目,即《解决亚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常德市城区及穿紫河污水治理个案分析》,并于2005年获得欧盟批准。
二是有系统的规划。2008年,常德与德国汉诺威水协合作,共同编制了《水城常德——常德市江北城区水敏性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水资源利用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聘请德国汉诺威水协、中科院、中规院等国内外顶尖单位,高标准编制了城市给水、排水、防洪、水资源利用、绿化、道路等10多个专业规划,编制了北部新城、江北、江南、穿紫河、护城河等片区水系和雨水综合利用规划。
三是有亮点的项目。2009年以来,按照规划先后启动了110多个涉及水系治理、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城市防洪、绿地建设等项目,到2014年底完成36个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建成了一批省内外有影响、市民得实惠的标志性工程。
四是有探索示范的经验。常德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特别是2013年以来,常德大力推进了以城市路改、水改、棚改和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三改四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的水生态、水环境明显改善。常德的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去年7月在常德召开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第一次把这样高规格的会议放在省会之外的城市召开。
十大重点工程成就会“呼吸”的城市
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思路,常德市委、市政府正在和即将重点实施的有十大工程项目,即穿紫河沿线风光带;护城河西段、屈原公园海绵城市改造工程;新河渠、龙港水系连通改造工程;花山湿地环境科学园区建设工程;商贸物流园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住宅小区海绵城市集中改造工程;机关院落海绵城市改造工程;骨干道路海绵城市改造工程;北部新城低碳生态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样板工程;机埠建设、水系截污、屋顶绿化和水生态修复工程。
成功入围国家试点后,常德市委、市政府随即启动了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工程设计、人员培训等基础性工作,编制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和图集,委托中国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已全面完成,并委托德国汉诺威水协举行了4期1200人的技术培训;同时,有序推进了一大批示范建设项目,有的地方已初步达到消除内涝隐患、恢复水系空间、完善排水系统、提升水环境质量的效果。截至目前,有7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如皇木关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完工,穿紫河德国街、爱情岛、常德河街项目正在施工,一批水系治理、绿地景观、院落建设、雨污水泵站等项目正在完善设计。